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中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课堂提问不仅帮助高英语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原有知识的梳理和运用,获得良好的初中英语教学效果。我们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巧妙地运用提问的教学方式,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提问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100-02
  一、注意提问问题的思维含量
  初中英语教师在提问题时,要注意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层次性。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是如下进行运用的:我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三张图片,第一张为一个海景房。第二张为一个普通的家居房间。而第三张为一个以浪漫为主题的房间。其次,我运用提问方式。再次,适时引导。我对学生说:“你们可以和前后桌讨论,也可以自己分析,并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展示成果。在学生讨论完毕后,我询问学生:“谁可以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小陈积极地举手回答。我运用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让学生进行解答,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此外,初中英语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发散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从而让学生充分地整合自己的英语知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初中英语提问的有效性。
  二、注意提问题的循序渐进性
  提问低水平的问题为提问高水平的问题奠定基础。而这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初中英语教师提供一定量的低水平问题,可以为学生回答高水平问题,提供一定量的材料储备,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常用提问题分为以下六类:第一类,学生进行评价和判断的评价性问题;第二类,学生预见和评价的综合性问题;第三类,学生运用已知知识进行比较性分析问题;第四类,背诵或是回忆类的知识性问题;第五类,学生自身能够解决的运用性问题;第六类,学生归纳描述理解性问题。低层次的问题以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主。而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可以巩固和强化自己已学过的英语知识,从而为回答高水平的问题奠定基础。高层次的问题以评价性、分析和综合为主。而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要充分整合已学过的英语知识,并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解决问题。而通过回答不同种类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质量。
  三、注意提问的准确性与合理的反馈
  初中英语教师在陈述问题时,要注意问题本身的详细性和严密性,从而让学生的回答更具有方向性,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初中英语教师态度要和蔼,注意运用姿态、面部表情、声音的语调,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英语教师在反馈学生的想法时,要及时、有效和准确。当学生回答的问题正确时,初中英语教师及时进行表扬,并指出学生的合理之处。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初中英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纠正,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思维的错误性。但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完善时,初中英语教师应进行启发式的引导,给予学生充分地思考空间。或是让其他学生进行完善。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初中英语教师应毫不吝啬的给予如下的评价,“Very good !”“You did a very good job !”,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英语教学中,提升整体的英语教学质量。
  四、注意提问教学的自我反思性
  初中英语教师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反思,从而提升提问教学的有效性。第一,进行客观全面地自我评价。初中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提问问题的方式、问题的层次性、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提问的次序以及选择提问问题的时机,进而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的提问技巧。第二,进行全面的反思。初中英语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其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自身提问的问题是否正确。其次,提问的问题是否能够启发学生的心智。最后,有无更好的提问方式。第三,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和同事进行交流,分享自己在提问教学中的心得和遇到的问题,并让同事发表其看法,从而拓展英语教师的教学思维,提升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而初中英语教师通过课后及时对自己的英语教学进行及时评估,并定期地反思和与同事交流,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
  五、總结
  提问教学是一个整体性的过程,它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积极地准备,还需要教师根据课堂实际的反馈情况适时地调整教学策略,更需要初中英语教师及时地进行反思,从而让初中英语教师优化提问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初中英语提问教学的有效性,提升自身的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东红,王雪引.略论课堂发问与有效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08)
  [2]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J].外国教育研究.2017(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9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