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高校在线教育“自问自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方德英
随着教育部“停课不停学”通知的发出,当前高校谈论最多的话题除了疫情,就是在线教育。在线教育有明显的优点,也有明显的不足,还有说不清是优、是劣的特性。例如:既有破除了时空限制的优点和伴随式无成本数据收集的优点;又有现场感缺失和对学生的自制力、教师的吸引力要求更高的不足;也有“教师的权威性降低”与“监控师生不便”的观点。基于以上认识,结合近期实践,“自问自答”以下三个问题,与大家商榷。
问题一:在线教育是形式?还是内容?
直观地说,在线教育和面对面讲授都是形式。简单地认为在线教育是一种形式没有大问题。但笔者认为在线教育触及到了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调整、教学评价体系的重构等,仅停留在是形式层面的认识可能会错过教育改革的大好契机。
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较为肤浅。ICT在商业上的应用颠覆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在支付领域的应用成就了多家金融服务公司;在制造业上的应用使得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生产方式成为可能。教育改革需要借助ICT来深化。高等教育到了后大众化阶段,我们必须走出孔夫子培养七十二圣贤的模式,因为随着网络及搜索技术的发展,许多知识连家长都不清楚孩子们是什么时候学到的。高等教育不该再以传授数据、信息为主,更多的是要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智慧。慕课、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微课堂、翻转课堂、网上直接课堂等在线教育形式和内容,都将为深度教育改革提供基础。
问题二:在线教育是工具?还是平台?
在线教育有工具的作用,解决了时空的匹配问题。但笔者认为更多地要把在线教育看成平台,最好是系统平台。因为平台以优化资源为本,所以网络平台应以在时空范围内优化资源为本。网络平台已经发展到了2.0阶段,甚至“直播”也成为一种职业。如今,Web3.0初现端倪,网络学院也在实践之中。打破学校围墙,整合校内外、国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学校双向开放,条件已经成熟。若实现系统性平台的功能,那么将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结合起来,成效会更加稳固。
问题三:在线教育是权宜?还是未来?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遭遇疫情只能权宜在线教育。同样,疫情过后高校还会迅速转回面对面讲授。教育学界曾有实证研究,认为设计良好的“在线教学”可以取得与面对面讲授同样的效果。但笔者认为“在线教学”可能相对容易,而“在线教育”还有难度。当前和可见的未来,“在线教育”不可能取代面对面教育。教育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促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養学生的“三观”,激发向上的精神,养成团队合作的态度,增强社会性能力等责任。
若疫情过后完全放弃,也许证明了当下的在线教育纯属权宜,以“新瓶装老酒”,弃之也罢。其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通知明确要求:“统筹线上学习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防止照搬套用正常课堂教学方式、时长和教学安排”,就是希望“新瓶装新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终身学习体系等国家对未来教育的构想,若能借助这次成本高昂的全社会实践,总结当前在线教育的经验与教训,将会价值连城。
总之,笔者的观点是:在线教育内容大于形式,充分发挥系统平台作用,打破时空限制,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混合式教育,是未来教育生态的要求。
(作者系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于 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137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