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走近“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二
  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曰:“……大抵生则不遇,死而垂声者众焉。扬雄没而《法言》大兴,马迁生而《史记》未振。”柳宗元的文学思想及其诗文作品,为世人接受的旅程同样曲折漫长。中唐时期,柳宗元接受仅限于刘禹锡、韩愈等“朋友圈”,晚唐时期,更是出现了少有的寂寞。至宋,才形成柳宗元接受史上第一个高潮。元明清时期,出现起伏之态。有一个史实,很有说服力:柳宗元一生,创作各类诗歌164首。检索古今各种诗歌选本,却惊奇发现,柳诗入列者少之又少。由宋·谢枋得选辑《重定千家诗》和明·王相选辑《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的蒙学读本《千家诗》,诗歌多选自唐宋名家名篇,易学好懂,妇孺皆知,且能朗朗上口;然而并无柳宗元任何诗作。清·孙洙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以“蘅塘退士”署名选辑的《唐诗三百首》,世代相传,名气极大,柳诗仅录《江雪》《溪居》等4首。清王士祯编《唐人万首绝句选》,柳宗元绝句仅5首。惟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收录柳诗数量达41首……迤逦至今,柳宗元声名方大振。不但走进官府史册,走进文人视野,也走进大中小学课堂,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且走出国门,为世界各国“为文之士”争相学习磨研。
  游学柳永二地山水胜迹,参详柳子“利安元元”相关信息,解读柳庙碑刻楹联密码,有助于我们走近“千万孤独”的柳宗元。
  柳宗元逝于唐元和十二年(819)。去世后第三年,唐长庆二年(822),柳州人民修建了罗池庙。是年,韩愈作《迎享送神诗》等诗文以祀之。南宋嘉定十三年庚辰九月初九(1220年10月5日)重阳吉辰,祖碑《荔子碑》刻制完成,置立于柳州罗池庙。此碑集柳子厚德政、韩昌黎文辞、苏东坡书法为一体,神凝形聚,文情俱佳,是名副其实的“三绝碑”。
  永州“荔子碑”(4方),乃满人廷桂任永州知府时,于清同治五年(1866),得碑文拓本,嘱人复刻而成,并保留了跋记、叙记等沿革史料,是艺术价值极高的稀世珍宝!
  泱泱华夏,古往今来,刻碑颂扬名臣贤相造福百姓者,不胜枚举;然二地同传一碑,巨擘大家运思操觚,凝神书丹,同赞一官福及黎黔者,可谓寡二少双。
  【碑文】
  荔子丹兮蕉黃,雜肴兮進侯之堂。侯之舩(同“船”)兮兩旗,渡中流兮風汩之。待侯不來兮不知我悲。侯乘白駒兮入廟,慰我民兮不嚬(同“顰”)以笑。鵝之山兮柳之水,桂樹團團兮白石齒齒。侯朝出遊兮莫來歸,春与猿吟兮秋与鶴飛。北方之人兮謂侯是非,千秋萬歲兮侯無我違。願侯福我兮壽我,驅厲鬼兮山之左。下無苦濕兮高無乾,秔稌(jīng tú粳稻與糯稻)充羨兮蛇蛟結蟠。我民報事兮無怠其始,自今兮欽於世世。
  【译诗】
  荔子丹红鲜艳,芭蕉澄黄飘香;
  手捧肴蔬果品,进献柳侯祠堂。
  恭迎太守船队,旗幡猎猎作响;
  溯游中流风起,江水滔滔激扬。
  久候太守未见,吾民神黯心伤。
  忽报策马驾到,倏然降临庙堂;
  倾情抚慰百姓,谈笑如播暖阳。
  鹅山桂树丛丛,柳水白石齿齿。
  柳侯移情幽远,观游朝出暮归;
  春与楚猿共吟,秋偕白鹤同飞。
  北方士人偏颇,妄论太守是非;
  千秋万岁可证,柳侯与民无违。
  祈盼福我寿民,驱鬼除恶山外;
  低田无惧苦湿,高地远离旱灾。
  稻谷充盈仓廪,蛇蛟蟠结交泰。
  岁时祭祀柳侯,报事永不懈怠;
  崇仰钦敬如初,年年世世代代。
  【浅品】
  韩愈《迎享送神诗》,19句,三个层次。
  1—7句为第一层,描百姓迎柳盛况。七句话,有类律诗之起承转合。一二句为“起”,绘南国六月荔蕉之美,状百姓踊跃祭奠之诚。以“荔子丹兮蕉黃”起兴,既点明时令,又渲染物候,层次分明,足以令人陶醉。黄丹二色,至尊至贵;参之肃然怡然,思之豁然超然。三四句为“承”,描柳州官民迎接柳侯场面。闻说柳公即将登陆柳州,官家船队集结柳江。“侯之舩兮兩旗,渡中流兮风汩之”,百姓翘首远望,场面十分热烈,心情极为迫切。第五句为“转”,“待侯不來兮不知我悲”,不免有些失落。此处情感为一“跌”。六七句为“合”,官民相聚,其乐融融。柳公没有惊动百姓,未从水路行船破浪上行,而从旱路“乘白驹兮入庙”。倾情抚慰百姓,谈笑如播暖阳!
  8—13句为第二层,叙柳宗元政绩。柳州青山绿水,风景如画。如何规划蓝图,如何造福一方?柳宗元不辞辛劳,实地调查研究。“朝出游兮莫来归,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获取第一手资料后,规划、整改,造福百姓。其苦心或许为人误解,甚至有人非议。但他认为,山水胜景,天然造设,可以使人清明宁静,心境和平,思路更其通畅清晰,办事更有效率,从而奏“理达而事成”之奇效。柳侯刺柳四年,积极传播儒家思想,解放奴婢,改善百姓生活。这些功德,柳州人民,世世代代,铭记在心。这一层,叙而不议,平白如话,却又无比亲切;“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仅9字,柳刺史之德政、功业、官品、人品,宛然在目矣!
  13—19句为第三层,表百姓心愿。老百姓“愿侯福我兮寿我,驱厉鬼兮山之左。下无苦湿兮高无干,秔稌充羡兮蛇蛟结蟠。”希望柳侯多赐百姓福寿,望稻谷充盈仓廪,亦望“蛇蛟结蟠”。《礼记·礼运》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故龙以为畜,故鱼鲔(wěi 鲟鱼)不淰(shěn 惊走)……”意思是,如果龙可畜养,鱼鳖类水生动物就尾随而来。“蛇蛟”,小龙也;“蛇蛟结蟠”,大吉。
  《迎享送神诗》,风格有类屈原《楚辞·九歌》,語词典雅,音韵谐和;立意奇崛,情感含蓄,铺叙舒缓,气韵飘逸。全诗除第五句“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为单句外,其余18句,或6字,或7字,或8字,或9字,均为骈偶。两句一韵,或ang或an,或iao或ei,皆随心用韵,顺意遣词,加之每句都有“兮”字相衬,读来更觉抑扬顿挫,意趣无穷。   三
  永州柳子庙,始建于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名柳子厚祠堂,原址河东东山。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迁至柳子街。现今柳子庙是清光绪三年(1877)重修。
  南宋文学家汪藻《永州柳先生祠堂记》曰:“盖先生居零陵者十年,至今言先生者必曰零陵,言零陵者必曰先生。”在零陵人心目中,柳宗元是名片,是文化符号,是偶像;柳子庙是唯一的偶像载体。下面几副楹联,寄寓了永州人民对柳宗元的崇仰和追怀。
  柳庙正门楹联,乃清末同治年间永州知府杨翰集韩愈《荔子碑》诗句而成。
  山水来归黄蕉丹荔
  春秋报事福我寿民
  一般认为,上联写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开凿水井,使乡民有水可用。下联赞柳宗元兴办学校,造福百姓万民。
  仔细研磨咀嚼,可获得多维多向的审美愉悦。
  上联写景,赞奇山异水。意思是,自然界美景全都“归萃”于此,永州柳州皆然。蕉“黄”荔“丹”,色泽艳丽,层次分明,足以令人陶醉。伫立庙门之前,举目四顾,不觉神思飞举,仿佛进入人与自然融而为一的化境。柳子庙迁址开街以来,不论是原住民还是外来客,凡有幸在此生活过往,均可尽享大自然恩赐,领悟人与自然的和合之乐。柳宗元当年曾在此卜居,放浪形骸,无远不到;游山玩水,走户串村之后,发“乐居夷而忘故土”之慨叹。明代永州知府曹来旬处此佳境,由衷感叹:“愚与不愚俱莫论,而今愚溪复予伴。可易愚溪名予斋,老守一愚乐衎衎。”而今时空虽异,若有缘置身愚溪桥畔,柳子庙前,相信会有同样感觉。
  下联抒怀,表“利民”初心。“福我寿民”,既是百姓的愿望,也是柳公“利安元元”的初衷。此联语及双关:既代柳宗元立言,亦代百姓立言。
  远古虞舜大帝将“解愠阜财”视为终身追求的目标和愿景。柳宗元认为,做官的,一定要“福我寿民”,千方百计为百姓赐“福”益“寿”;只有这样,春秋报事,向皇上禀报民情民愿,向百姓晓谕国弱国强时,才能无愧于心。柳宗元言行一致,无论在长安、永州、柳州,始终坚持“利安元元为务”,不忘“福我寿民”;无论与天地、亲友还是官民相处,都遵循“和合之道”行事做人。惟其如此,才得到百姓万众的敬仰和历史的肯定。
  综上,杨翰这副楹联,集中体现了柳子精神的“利民”内核。它的妙处在于,既描绘人与自然、社会熔融的“和合之境”,亦彰显柳宗元“利安元元”的民本思想和高洁人格。
  古戏台,可谓柳庙一绝。麟凤龟龙凌空摆尾,貔貅麒麟腾跃欲飞,皆呈祥瑞喜庆之相。“山水绿”题匾,出自《渔翁》“欸乃一声山水绿”,意蕴绵长。
  中殿两侧的长联是清代翰林院待诏杨季鸾(紫卿)所作。联曰:
  才与福难兼贾傅以来文字潮儋同万里
  地因人始重河东而外江山永柳各千秋
  上联以西汉贾谊因提倡改革遭贬湖南长沙,中唐韩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被谪广东潮州,北宋苏轼以悖朝政黜降海南儋州等事,感慨三位大才子“才福难兼”。下联以柳宗元因参加永贞革新被贬永柳之事,赞柳宗元以才华、思想和政绩,使山西河东、湖南永州、广西柳州三地闻名于世。
  此联似一篇袖珍论文。上下联各16字,前5字为论点,以下11字为论据,论证严密,无懈可击。
  中殿楹联之上的匾额也有讲究。传说某年春祭,文人墨客商议为柳庙增挂一块牌匾,不知如何措词。一书生说:“柳宗元是旷世奇才,出口下笔,都是文章,还愁找不到匾文?”于是,匾文定为“都是文章”。书法家则篆隶结合,随心所欲,将“章”下面最后一竖,穿“日”而過,意为柳子文章可开天破日,穿越时空;同时将“都”字部首“阝”写成本字“邑”。邑,古“侯国”之谓。意柳宗元文章影响巨大,既可藏“邑”,亦可传“国”也。
  正殿一副楹联,选自清代永州籍大学士徐显尊七律《谒柳词》之颈联:
  羁臣未尽离骚恨
  荔子犹传妥侑碑
  妥,安稳,安定。侑,在筵席旁助兴,劝人吃喝。上联代柳公怀屈原,有悲有怨;下联假碑文颂柳子,蕴愁蕴哀。此联分别引《楚辞》《诗经》之典表情达意。
  柳宗元永州十年,境遇有似屈原,多离骚别怨;到柳州后,作为一方父母官,“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四年内,做过三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深受百姓拥戴。几百年后,大学士徐显尊谒柳词,入享堂。读《荔子碑》,思前想后,感慨万千。无形中,似觉有人劝酒,颇快畅惬意;但细细品味,却又五味杂陈,诸情丛生。今天,我们研磨《荔子碑》,情感如何?有助酒兴,还是有伤酒兴呢?
  柳子庙正殿磅礴大气。大殿正中供奉汉白玉柳子坐像,神像刚毅,正气凛然,既有经纶满腹胸怀大志的神韵,亦蕴虎落平阳孤寂落魄之深忧。坐像与其上“利民”的匾额,殿前廊柱“并时才力韩公笔,异代江山屈子思”的楹联,两侧墙壁“永州八记”版刻写意画,以及左右门楣“廉”“潔”二字等相配,集中体现了柳子精神的精髓。
  正殿后面的享堂有大小古碑20余方。除镇馆之宝《荔子碑》外,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永州知府曹来旬之《游愚溪》与明朝宰相严嵩《寻愚溪谒柳子庙》最为珍贵。
  游愚溪
  曹来旬
  出城西渡湘江岸,愚溪远落青天半。
  重山叠水郁迢遥,嘉禾奇葩纷绚烂。
  揩目四顾尽清幽,古今应作南土冠。
  我问溪名胡为愚,共说先生有词翰。
  试取遗篇次第看,抚卷不觉发长叹。
  先生直道世不容,官谪司马遐陬窜。
  潇湘十载苦淹留,山水娱情度宵旰。
  有才无用自谓愚,托名愚溪博一粲。
  顾此先生犹谓愚,矧予斗筲何足算。
  愚与不愚俱莫论,而今愚溪复予伴。
  可易愚溪名予斋,老守一愚乐衎衎。
  曹来旬,生平事迹不详。《永州府志·循吏十五》载:“曹来旬,字伯良……精明,丰采凛然。凡公廨祠宇,无不修整,首兴学校,俱有规模。以忤当道而去。”《明史·刘瑾传》有其触怒权宦刘瑾而被贬的记载。秉性如此,故官越做越小,以致谪贬潇湘。   作为一个文人雅士,曹来旬游愚溪,已摆脱官场羁绊。他放纵形骸,恣意纵横,置身幽远之境,移情山水之间。远眺近观,一泓泉流远而近,细而巨,蜿蜒而至,似“漱涤万物”,令诗人喜不自禁。游历万绿掩映之中的重山叠水,饱览绚烂多姿的嘉禾奇葩后,与柳司马“乐居夷而忘故土”的感叹同振共鸣,遂发“可易愚溪名予斋,老守一愚乐衎衎”之愿。
  作为一个地方官员,曹来旬游愚溪,有一缕特殊情结。他与柳宗元有类似的遭遇,早年因得罪权宦刘瑾等“八虎”,改知南荒永州。同病相怜,极易共鸣。转瞬间,感官的愉悦已化为理性的思考。面對潺潺溪流,曹知府似已参悟柳司马“有才无用自谓愚,托名愚溪博一粲”的禅机,精神异常愉悦。他决心师法先贤,以愚溪为伴,宵衣旰食,抱勤守愚,义无反顾地加入愚者的行列——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是一种解脱,一种悟彻,一种升华!
  作为一首七言古诗,《游愚溪》很有特色:全诗22句,三层意思。前6句为第一层,叙诗人游观愚溪之所见闻;中10句为第二层,赞柳公立世品性,析愚溪命名缘由;后6句为第三层,表诗人伴愚守愚之心志。全诗点“愚”蕴“悟”,表“意”倾“情”,或显或隐,有虚有实,熔写景状物议论抒情为一炉;全诗一韵到底,皆用an韵,且全是仄声,予读者以一气呵成之感。
  寻愚溪谒柳子庙
  严 嵩
  柳侯祠堂溪水上,溪树荒烟非昔时。
  世远居民无冉姓,迹奇泉石空愚诗。
  城春湘岸杂花木,洲晚渔歌清竹枝。
  才子古来多谪宦,长沙犹痛贾生辞。
  严嵩(1480~1567),字惟中,一字介溪,江西分宜人,明代宰相,他倒行逆施,专擅朝政20年,是一个千夫所指的大奸臣。
  《寻愚溪谒柳子庙》是严嵩刚步入官场,以翰林国史编修身份出使桂林,还朝途经永州拜谒柳子庙时所作,当年他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有为青年。看着柳宗元满面沧桑的塑像,联想到汉朝被贬长沙的名臣贾谊,回顾自己前段的遭遇,崇仰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撰诗抒怀,表达了对柳宗元的同情、追慕和景仰。
  严嵩的诗句,清丽婉约,妙绪纷披,有王维、韦应物风格,读之令人拍案叫绝。明代三才子之首杨慎评《寻愚溪谒柳子庙》曰:“结句有讽,妙在犹字……‘痛’字更见辛苦。”柳子庙能保存这一块珍稀古碑,可知柳宗元的人格魅力,也见得永州人胸怀的宽阔和包容。
  ……
  柳宗元一生,虽然“生则不遇”,虽然“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但由于他坚持“福我寿民”“利安元元”,终于“死而垂声者众焉”!
  他不孤独。
  责任编辑 李 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186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