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提出的高要求,所以学科教学的目的发生了显著变化,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数学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性学科,需要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数学思维,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打好数学基础,以便为后期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培养
数学课程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认知模式的完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当前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学习能力,让学生准确掌握学习方法,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切实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概述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核心素养”,强调小学数学教育要体现发展性、普及性、基础性,即: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应该为后续的数学学习与数学素养形成打好基础。一般而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特性包括:①实践性。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以学生的主体性实践与现实数学的学习为基础,强调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创设形象、生动、具体的情境,以便学生在问题解决、数学探究等环节获得数学素养的发展。②发展性。在不同的阶段,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和方式有所不同,属于持续深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素养的目标及内涵也会随社会的发展、人生阅历的丰富而发生变化。③基础性。对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来说,其是促进学生数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属于最朴素、最基本的数学素养,具有一定的“亲和力”,体现返璞归真、大道至简,能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
二、 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通常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表现为:①提高学习积极性。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下,学生极易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不愿意且不乐于自主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但通过核心素养培养方式的实施,利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②养成良好思维。作为小学基础性学科之一,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能激发学生数学思维,还能强化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例如:学生若具备一定的数学核心素养,在生活中会对数学知识和数字相对敏感,通过观察与思考能建立数学模型,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③实现学生综合发展。综合发展是评价学生个人成长的重要指标,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当前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多元,涉及核心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在核心素养培养模式下,不仅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所保障,创新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各项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因而综合素养也会随之提升。
三、 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积极转变思想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些教师依旧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展开教学,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致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失去学习兴趣。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以及对核心素养的认知,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正确认识,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分一分”为例,教师在课堂讲述环节可以借助铅笔、课本等道具,在讲桌上随意摆放这些道具,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然后要求某位学生将这些道具摆放整齐,其他学生则进行觀察,引导学生明白分类的标准,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注重适时引导
作为一种艺术和智慧,思维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的。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科特性出发,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与思考的快乐,增强思维发散性。以“梯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及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体操作如下:①创设问题:在黑板上画出上底、下底、高分别为2cm、4cm、2cm的直角梯形,要求学生利用“填充法”或“拼凑法”求出该梯形的面积;②适时观察:在学生探究问题环节,以学生解答能力为依据,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③成果展示:学生通过探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该梯形可以分割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也可以分割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正方形,还可以分割成两个全等的直角梯形,通过拼凑得到一个长方形。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问题,提高思维发散性及核心素养。
(三)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生的可塑性极强,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意识加以培养;或者是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出发,明确教学的思路及目标,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以“认识方程”为例,要想让学生准确认识和理解方程,教师在具体教学环节可以采用天平原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天平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利用不等式的关系加以演示,让学生知晓不等式和等式的意义;然后以这些内容为依据进行归纳总结、适当点拨,并布置相关的习题训练,让学生通过常见的天平认识到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与核心素养。
(四)恰当利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基础教育体制的改革,许多现代化的教育形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其凭借趣味性、生动性、高效性等特点深受师生的青睐。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出发,恰当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转变为简单、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准确掌握数学规律,深刻认知与理解数学理论知识,高效解决数学难题。可以说,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兴趣度和自信心,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中。例如:讲述“长方体的认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三维立体的方式展示长方体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清楚认识长方体;学习“相交与垂直”的知识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的变化情况,简化抽象的知识,让学生直观理解所学内容。 (五)加强动手实践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对知识产生的过程加以观察,在探究和思考中掌握知识,增强问题解答的能力。为此,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动手实践,选择难易适中的授课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圆锥的体积”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设置开放性问题,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在课堂上展示晒小麦、收小麦的场景,让学生猜测圆锥形麦堆的体积与什么有关?然后要求学生对圆锥体积的计算方式进行探索;同时让学生拿出学习工具去装水,观察几个圆锥的体积能装满圆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发现: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是“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进而探索出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在课堂上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亲历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将自己的想法和思维付诸实践,获得学习成就感。
(六)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学科的逻辑性较强,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存在一定难度。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学习与生活的兴趣较大,若能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有机结合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及核心素养。以“找规律”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述,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道路两旁的行道树,鼓励学生对行道树的规律进行观察和寻找,这时学生会发现:每隔两棵树,树种都会不一样。生活中有许多相似的案例,学生通过观察与寻找,能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回顾生活中遇到的数学规律,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又如学习“统计”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关的统计图,如学生成绩统计图、全校师生数量统计图等,其中数量统计图可包含学生数量、教师数量、女学生数量、男学生数量、女教师数量、男教师数量、全校师生总数量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统计图,鼓励学生结合统计学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本校师生的数量,进而掌握统计知识,提高数学分析能力及核心素养。
四、 結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个性发展与成长的重要阶段,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可持续和全面发展有积极意义。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转变思想,注重适时引导,优化课堂教学,恰当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动手实践,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方可彰显出数学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有效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朝辉.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45):76.
[2]吴中爱.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人文之友,2019(21):242.
[3]张敏.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分析[J].中外交流,2019,26(38):368-369.
[4]张天阳.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方法[J].数学大世界,2019(11):76-75.
[5]李群叶.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J].新课程,2019(8):182.
[6]王丽莉.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19(60):102.
[7]柴俊双.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J].文渊:小学版,2019(7):2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284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