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TPACK框架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及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TPACK是教师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具备的知识理论框架,强调要保持三个核心元素的动态平衡。针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存在TK欠缺、PK欠缺、CK欠缺三种情况,提出相应建议,有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 TPACK;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
  1 引言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注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对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有重大意义[1]。2013年发布的《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进行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而必备的一种新型知识结构。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指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在课堂上应用,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TPACK的发展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探讨TPACK理念下教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及培养问题。
  2 TPACK的内涵及启示
  TPACK由技术知识(TK)、学科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三个元素和它们交叉整合形成的学科教学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以及境脉因素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2-3]。
  1)TPACK强调要把将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去看作一种水到渠成的事情。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因此,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很有必要[4]。
  2)TPACK是在不同情境下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有效整合,讲究一个动态的平衡[5]。这就意味着不能只强调技术,任何一个要素变动,其他要素也会变动,因此要不断地根据变化重新平衡。
  3)TPACK强调要特别关注境脉的存在,也就是不同环境的影响,包括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家庭和社会文化背景、班级的氛围和文化以及课堂的物理环境等众多因素共同形成的协同作用[5]。因此,教师要考虑到境脉的复杂性来进行教学设计。
  3 基于TPACK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情况分类
  TPACK理论强调要保持三个核心元素的动态平衡,教师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将技术整合到特定内容的教学方法知识中去。因此,按照这个要求,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TK欠缺情况  此类教师一般工作年限较长,教学经验丰富,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了解深入,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也是炉火纯青,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学能力比较强,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来教授特定的内容;但对技术持反对态度或者观望态度,对技术的使用通常不太熟练。
  第二类:PK欠缺情况  教师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技术操作水平,且乐于尝试使用信息技术,平时能够使用信息技术来呈现教学内容;但缺乏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不知道如何有效地使用技术,“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仅仅是为了使用而使用技术,没有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技术的使用不够合理,不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特征。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特征和学习情况缺乏全面的了解,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课堂。有的教师只将媒体技术作为呈现知识点的工具,没有利用媒体的特性设计适合的活动,整个课堂沉闷压抑,学生参与度不高,改变不了传统以教为主的状况。有的教师过分迷信使用媒体技术,不用技术就可以实现相同效果的环节也无一例外地使用了技术,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第三类:CK欠缺情况  教师能够熟练地选择合适的技术,根据选择的技术来确定教学策略,在适当的时机使用适当的技术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并能够借助技术进行教学评价以及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此类教师教龄比较短,虽然能将技术融合于教学法知识,但其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知识的理解性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有的教师熟练地在教学中运用技术,虽然课堂形式丰富新颖,但是课堂上呈现的知识都是蜻蜓点水,不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有的教师利用媒体技术的便捷性呈现大量未经筛选的材料,整个课堂走马观花,抓不住重点;学生被迫接受大量信息,却无法掌握关键知识点,更别提深入思考。
  4 TPACK框架下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与建议
  提升教师技术素养  针对TK欠缺情况,要提升教师的技术素养。观念引导行为,因此,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思维,了解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识,明确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将是信息时代中主流的学习方式,未来学校教学都将会采用这种方法。
  其次,教师要积极采取行动提升技术素养。教师应该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能够随着技术的更新而更新,积极主动地学习前沿知识和技术,并不断地尝试将新技术运用到课堂中去,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学校方面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鼓励教师学习并使用技术,对态度消极的教师予以教育,对积极进行技术整合实践并卓有成效的教师予以表彰。一方面,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技术知识和使用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尝试使用技术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学校多举办教师技能大赛,组织教师对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案例进行观摩学习。同时,在教师评价考核方面,学校要更重视教师技术与课程教学进行整合的能力。
  通过教学设计来进行技术的有效选择与应用  针对 PK缺乏情况,教师首先要明确将技术整合到具体学科内容的教学法知识中的含义,不是使用多媒体教学,也不是使用的技术种类次数越多越好。这类情况是缺乏整合技术的教学方法,由于复杂的境脉存在,任何一个因素设计得不够妥当,都会影响课堂的效果。因此,教学设计是很有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协调好技术、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让技术的使用恰到好处。   1)前期分析。首先進行学习者分析,学习者感知、记忆、思维、联想等能力不同,因此要分析学习者学习起点,分析学习者是否具有能力学习新知识;还要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以便能够帮助学习者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对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分析后设计课堂环节,以便能够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积极性,提高效率。其次,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分析内容特点,根据内容的深浅与重要性进行划分。最后,根据学习者特征和教学内容,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
  2)媒体技术的选择。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能够满足要求的媒体组合。不同的媒体技术表现力不同,对学习者的感官作用也存在差异,因此要结合需要,根据认知目标在传播知识、转变态度、发展智力和培养技能等方面的不同需要,选择具有足够表现力以及能够满足需要的媒体技术[7]。例如,PPT在传播知识方面功能较强,而录播技术在培养技能方面功能较强。需要训练学生技能的时候,可以构建虚拟场景来提升技能。
  教师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得心应手的媒体技术,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媒体技术。在激发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并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等方面,不同的媒体技术功效不同[6]。因此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及认知方面的特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需要,选择符合学生特征的媒体技术。不同教学媒体技术有着不同的交互特性和控制特性且受众面不同,所以选择的时候要根据现有的设备条件选择最有效益的媒体技术。
  3)媒体技术的应用。媒体技术应用的目的在于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因此并不能一味地追求使用大量华而不实的新技术,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代价最小化”原则,尽量付出最小的代价,将传统教具与媒体技术组合使用,取得更大的教学效益。在一节课中,使用媒体技术的次数、样式、时机与场合都要符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要防止学习者注意力分散,提高课堂效率。
  4)评价与反思。教师要善于利用媒体技术对整个教学设计过程进行评价。评价需要制定科学的标准,无论是在教学过程的评价方面,还是在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效果评价方面,制定标准都尤为重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制定的标准,评价是否选择了合适的技术,是否设计了合适的教学内容与活动,技术的应用是否合理有效,是否将技术与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有效整合,对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有没有促进作用,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用技术呈现合理的学科内容  针对CK欠缺情况,教师能将技术融合于教学法知识,技术运用得炉火纯青,能够根据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技术并有策略地进行应用,但是其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用技术来教授的内容不够合理。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增加学科知识积累,对教学内容有一定深入的了解,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详略得当地对呈现的内容进行安排。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使用技术呈现的内容要对学生有启发作用,不能只追求有趣而没有深入理解与扩展部分。
  选择参加适合自身情况的培训,在实践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需要大量实践。教师应该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不断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教师要根据自身情况,分析自己是三类情况中的哪一种,有选择性地参加适合自身的培训课程。学校以及教育部门也应制定政策,鼓励与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7]。
  参考文献
  [1]祝智庭,闫寒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9):5-10.
  [2]吴延慧,李亮.TPACK框架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18(4):18-20.
  [3]苗莲娜.基于TPACK的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研究[D].吉林:延边大学,2018.
  [4]史先红,赵呈领.基于TPACK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8(3):106-111.
  [5]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下)[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6):47-56.
  [6]丁兴富.媒体教学功能分析以及媒体的选择:远程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和媒体教学(5)[J].中国远程教育,2000(11):14-18,63.
  [7]焦建利.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随想[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3):15-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313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