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中小学电脑作品创意构思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超过五百万师生参加该项活动,部分师生反映作品难在构思创意,针对此现象,本文以电脑绘画和电脑动画为例,结合笔者的辅导经验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如何构思作品创意进行阐述,为广大指导教师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电脑作品;创意;辅导心得
  电脑绘画和电脑动画(本文以下简称:电脑作品)创作不是单纯的电脑技巧操作,而是一种艺术创造性活动。创作电脑作品以艺术文化素养为创作之本,美学为基础,熟练的电脑技巧作保证。成功的作品取决于好的创意,创意是作品的灵魂,因此作品创意的好坏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
  随着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深入开展,师生创作水平大幅提高,无形中对我们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便于全面辅导学生进行创作。近年来经常听到指导教师说“技术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创意”,如何构思作品创意,正是本文要阐述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理解“创意”,有必要对意念做一下解释。“意念”指念头和想法,在艺术创作中意念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是作品内容的核心。任何艺术活动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要素:一是客观事物本身,即艺术表现的对象;二是以表现客观事物的形象,即艺术表现的手段。将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构思活动,就是创意。怎样才能构思一个好的创意呢?笔者结合自己的辅导实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实施。
  一、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大诗人陆游曾告诫自己的孩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电脑作品是借助于电脑手段来表现的一种视觉艺术,进行电脑作品创作时提高艺术文化素养是重点,因为电脑只是一种工具,它永远不能代替人类的艺术创造思维。画什么,采用何种艺术形式,如何表达个人思想感情、审美感受等,都需要作者本人的艺术直觉及对电脑软件的灵活应用。作者的艺术直觉,必须建立在对艺术的感悟能力以及一定美学基础上;而对思想感情、审美感受的表达和作品主题的确立,则更多地依靠作者的文化素养。我们指导教师在辅导学生创作电脑作品时,也要学学大诗人陆游,让学生意识到一个作品的成功不只是在电脑技术上去如何完善它,而更重要的是在创意构思上深化它。
  我辅导学生创作的电脑绘画《阳光·搏》获得省二等奖、市一等奖,作品以东莞“篮球之乡”作为切入点,夸张其篮球运动员的人物形象,背景是象征东莞现代城市繁荣面貌的色块组合而成。画面上夸张的人物形象、节奏感极强的色块和浮雕艺术形式,使得整幅作品洋溢着现代气息,如图1所示。
  此作品的成功在于挖掘出东莞人文特色,找到巧妙的切入点,以东莞篮球队员勇争第一的体育精神,来体现东莞人们勇于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作者从人文角度把握主题,提升作品思想的高度和深度。
  在创作中,只有作者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艺术文化修养,才能在生活中抓住问题的本质,才能在生活中挖掘出特色的创意,才能在生活中提炼出深刻的主题,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能与观众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古语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只有在平时勤读书,从文学、艺术书籍中汲取营养,日积月累,审美情趣、艺术文化修养才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
  二、 从优秀文学作品中,激发创作灵感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作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审美把握、艺术创造的产物。优秀的文学作品能活跃人们的思维,启发人们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曾经有个同学指着《读者》中的一篇文章告诉我,文章中的故事让她非常感动。故事的大概情节是:解放初期发生旱灾,村民的饮用水需要靠边防战士用车运回来,缺水严重到要按人头分配,有一天一头老黄牛拦住运水车要水喝被打得满身是血,最后老黄牛要来的水全让给了牛犊喝完,老黄牛点着头带着牛犊回家。故事赞美了动物之间的母子之情,故事改编后作品歌颂了人类母爱,提升到对民族、祖国的热爱。电脑作品配了故事朗诵和背景音乐,使得作品突破常规电脑绘画的范畴,让读者耳目一新。该作品获省二等奖,如图2~4所示。
  文学作品中巧妙的构思、感人的情节和鲜明的主题都能激发人们的创作欲望。国内外有许多优秀动画片都是改编文学作品而成,如:国外的《白雪公主》,迪士尼公司的《花木兰》,国内的《大闹天宫》《宝莲灯》《哪吒闹海》《西游记》等,還有不计其数的电脑作品是从文学作品中受到启发,得到灵感。
  三、 拓宽艺术视野,挖掘地方特色,从中汲取艺术精华
  中国有句俗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借鉴成功作品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而对他人作品的评判又有助于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而鉴赏能力正是创作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伟大科学家牛顿说:“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样,我们在继承优秀电脑作品的基础上,更应该站在艺术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汲取营养,融会贯通,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以《小蝌蚪找妈妈》《牧笛》为代表的中国水墨动画曾引起国际动画界瞩目,是中国美术电影中民族风格杰出作品,水墨动画就是汲取了中国水墨画景色柔和,笔调细致的优点,表现出中国画水墨淋漓的渲染效果。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就是汲取了中国皮影艺术和民间窗花、剪纸等艺术特色,从此开创了中国美术片的一个新品种——剪纸片动画。
  曾获全国一等奖的动画作品《陕西十怪》,用快板形式讲述了陕西改革开放发生的巨大变化,作品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个作品能给人“新”的感觉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第一是作品在内容上,采用了中国传统快板艺术形式;第二是作品在人物表现上,借鉴了陕西民间剪纸艺术。如图5~7所示。
  作品《陕西十怪》成功,正是作者在借鉴、汲取其他艺术表现手法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的特点,取其长处,形成自身的特色。开阔的艺术视野是借鉴和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了解都谈不上,说借鉴、创新就是空话。该作品的成功正好印证了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主题——探索与创新,任何创新必须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是有根之木,有源之水。创新,必须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土壤中,“创新”之树才能常青;创新,必须以中国优秀传统绘画艺术为源头,“创新”之水才能长流。
  四、 在生活中,培养敏锐的洞察力,辨析时事动态,突现学生的个性
  艺术来自生活,却高于生活。只有从生活中挖掘的题材,作品才显得自然、真切,作品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引起读者的思想共鸣。艺术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发现美、发现创意的有心人。
  在省活动指导教师的培训中,看到一个获全国大奖的动画作品《课间十分钟》,讲述某学校的老师下课时拖堂,就连课间十分钟都被老师无情地霸占。动画中,教师侃侃而谈的样子与学生心不在焉的神态产生鲜明对比,此作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图8~10所示。
  《课间十分钟》的作者不但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还能积极思考教育本质的问题,更显得难能可贵。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这正是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宗旨所在。
  五、 总结
  综上所述,这是我几年辅导学生参与电脑制作活动心得体会,以供同行交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审美情趣:审美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或者说价值实现活动,其内涵是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它既不是感性认识,也不是理性认识。它是人类(主体)对世界(客体)的一种特殊体验,是主体与客体的沟通,是一种有意识的一体化。(《教育大辞典》)
  艺术修养就是指人们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进行的努力锻炼,以及经过长期实践所达到的一定艺术鉴赏水平。
  文化素养,通俗的理解是:一个人在文化知识方面的素质和文学理论方面的修养,其中包括文学理论知识,语言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数学、历史、地理、外语、政治理论与哲学等方面的学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晓芜,乌美娜,陈莉.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汪涛.现代广告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3]杨蓉,李建军,林怡.美术教学参考[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赵文生,广东省东莞市,东莞市竹溪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37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