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在生活中理解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用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指导生活和学习,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承担着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责任,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重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使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该立足于教学内容,实施各种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转变教学理念,真正发挥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重要价值,为学生带来更多的生活体验和价值体验,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问题设置生活化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于问题的解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关键在于问题设置的生活化,只有让学生回答生活化的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思维;并且,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更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应在一系列的生活化问题中,促进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意识。例如,教学“花儿草儿真美丽”时,教师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生活化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社区里,校园里有着生机勃勃的花儿和草儿,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生机,并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妙而多彩,你们喜欢它们吗?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它们呢?在这样联系生活的问题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升华教学内容,提升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生活中我们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什么吗?上学是我们的权利还是义务呢?从而在这种生活化的问题中促进学生对权利与义务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
  情境式教学已成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教师应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理解理论知识,思考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课堂中,提升课堂质量。例如,教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小明是石庙村的一位村民,今年18周岁,在一次村长换届选举中,他和其他大人一样,给自己中意的村长人选投上了宝贵的一票,同学们,小明,这是在行使自己的什么权利呢?在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权利吗?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联想自己的生活,促进学生了解自己的基本权利并知道选举权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促进教学课堂的有效展开。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讲述教学内容时应该充分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存在,并能用此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真正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并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实践和生活实践中,找到两者之间的关联点,从而进行有效教学。例如,教学“国家机构有哪些”时,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县级机构开始讲起,如县级政府;县级法院;县级检察院等。从县级的地方机构上升到国家层面,使学生理解国家机构有哪些。在“我们不乱扔”的学习中,教师可将教学内容生活化,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告诉学生垃圾分类,不应该乱扔垃圾,树立学生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在一系列联系的生活化教学内容中,实现知识的外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四、教学方式生活化
  传统的一板一眼的教学方式死板枯燥,教师的一言堂将学生排斥在课堂之外,让学生感觉自己是课堂的局外人,使得学生认识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学“我家的好邻居”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情景模拟,让学生自由分組合作完成,一些学生扮演邻居,一些学生扮演主人,从而将与邻居相处的生活场景进行课堂还原,使学生理解如何与邻居更好地相处并做一位好邻居,这对学生更好地生活有重要意义。
  五、实践活动生活化
  课堂知识的传授需要一系列实践活动为补充,并升华课堂教学内容。教师不但要重视课内实践活动,也要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课内和课外实践活动生活化,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学“爱心的传递者”教师可开展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去附近社区养老院,给老人们送爱心,促进学生养成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家乡新变化”的学习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性别特点、居住距离等自由分组,研究家乡的经济建设等各方面的变化,并写成一篇报告,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在这种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新变化,从而树立远大理想,为了家乡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奋斗,真正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立德树人。
  六、结束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行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探索多种生活化教学方法,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秀云,吴怡桦.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5)
  [2]陈洁.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探讨———回归生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中心小学,江苏南京2100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12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