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何晓婷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能够有效地激发其阅读兴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把文章的内容用图例和图像来表达出来,用直观的图像来代替文章表述,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直观的理解。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导图,这种图形思维工具能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它简单易操作,是一种兼具实用性和逻辑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利用一个关键词、主题或者想法引起读者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主题或者想法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思维导图的呈现方式有很多种。实际操作中,常用的思维导图有“气泡图”,还有个性化的如“树状图”“饼状图”“流程图”“圆圈图”等等。思维导图充分利用记忆、阅读、思考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找出阅读的规律,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从而进行独立自主的个性化阅读活动。
   二、运用思维导图提升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认清文体,整体感知
   学生在拿到阅读文本后,应当认清文体,确定需要掌握的要素,例如:坚持分类,可对人物、事件、情节等分类;关注动词、名称、形容词等关键词。这样有助于学生分类,有选择性地把需要把握的内容通过思维导图呈现。
   我在执教《鲸》这篇文章时,首先让学生明确文章的文体是说明文,从而知道重点应该放在介绍什么东西或者介绍什么流程、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上。学生有针对性地借助思维导图進行阅读,运用“气泡图”呈现介绍了鲸的哪些方面和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我在执教《如何制作风向袋》这篇文章时,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重点需要掌握的方向,让学生用相同的方法绘制思维导图,在绘制的“流程图”上学生直观了解制作风向袋的做法。学生也掌握了借助思维导图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技巧。
   (二)对比阅读,分清异同
   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同一主题的文章,对比此类文章在写法、主旨上的异同,或者通过阅读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进一步全面认识作者,体会情感。
   在对比阅读中,学生利用“双气泡图”来对比阅读。我在执教朱自清的《背影》和李广田的《父亲》时,为学生提供了“双气泡图”,让学生在阅读两篇文章的过程中,思考两篇文章中两位父亲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分别填到“双气泡图”中。在阅读文章之前,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和任务进行对比阅读,借助“双气泡图”在结构上清晰的优势,能比较好地完成在主题上一致的两篇的对比阅读。
   无论是阅读不同作者同一主题的文章,还是阅读同一作者不同主题的文章,教师都可以事先设计好学生需要对比的内容,让学生阅读完毕后利用“双气泡图”分解、内化知识点。
   (三)补充资料,全面理解
   随着阅读的深入,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满足学生在日常的阅读中了解得更加全面,补充更多的知识。我们鼓励学生除了利用思维导图表现出文章的要点外,还鼓励其在思维导图上补充作者的信息、读后感以及与主题相关的书籍、文章、诗词、名言警句等信息。以阅读的文本为中心,全方位、多角度地展开了解,能最大限度地打破阅读单一文本的局限性,全面获取信息,理解文本内容和中心思想。
   (四)自我反思,总结提升
  阅读的最高层面,是读者对自己阅读行为的反思。包括阅读动机、阅读对象、阅读策略、阅读方法、阅读时间分配、阅读效率、阅读收获、阅读感悟等等,重点是反思“阅读收获”和“阅读感悟”。学生阅读后,往往不会对其阅读过程进行回顾、再品味或者反思。在学生阅读完同一类文章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树状图”、“气泡图”、“圆圈图”等思维导图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提升阅读行为,为进一步提升阅读方法和技巧做铺垫。
   综上所述,当学生阅读说明文中介绍流程的文章时,可以借助“流程图”类的思维导图进行归纳;当学生阅读记叙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或者是小说时,可以借助“气泡图”、“树状图”类的思维导图进行归纳;当学生阅读不同作者相同主题的文章,还是阅读相同作者不同主题的文章,可以借助“双气泡图”类的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此外,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补充与阅读主题相关的资料和对阅读行为进行反思。
  责任编辑 邱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684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