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阅读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名著阅读教学做出了重点强调。基于此,本文就思维导图在初中名著阅读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展开分析,简要介绍了思维导图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而具体介绍了人物分析图、引导探究图等思维导图,在初中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以期能够有效促进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名著阅读
  在课程改革的有效推动下,名著阅读逐渐成为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教版教材当中,列出了12本名著的阅读范围,包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朝花夕拾》《海底两万里》不在中考范围等各类题材的经典作品。利用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充分领会名著当中文化与精神内涵,对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名著阅读中的应用价值
  思维导图也叫心智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新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被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广泛应用在众多领域当中,而在教育界,思维导图对于各类阅读教学,都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就初中名著阅读而言,相对于单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其阅读形态更为高级,需要学生的整套智力共同运作。学生在阅读名著时,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文本当中,并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思维能力,综合采用快读、跳读、回读、品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如此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与情节当中,理顺文章的脉络;此外,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对某一任务、某一情节等产生特殊的感悟,学生同样需要对相应的阅读感悟进行统整,如此才能实现对文章的有效阅读,获得更多的阅读体验。
  思维导图在名著阅读当中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对内容、情节、人物关系、感悟等的梳理、概括、提炼等变得更加简单,相比于以往越多过程中,单纯的理解记忆,采用思维导图,能够显著提升名著阅读效率,使得学生在首次阅读过程中国,能够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脉络,从而获得更多的文化与精神感悟。思维导图在名著阅读中的运用,不仅是作为一种辅导性的思维工具,在更多时候,思维导图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使学生即能纵观大局,又能着眼关键点或线,同时还能实现从点到线、到面、再到立体的系统化思维模式,这对初中生的当前成长与未来发展,将大有裨益。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名著阅读中的应用实践
  (一)人物分析图在名著阅读中的应用
  1.局部及全面分析图
  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构建人物分析图,有利于学生对故事当中的主人公及其他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等进行全面的了解与记忆,使其能够从人物形象入手,深刻感受文学形象。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保尔·柯察金是贯穿全书的主人公,其人物性格具有多面性,且涉及到的故事情节较多,对这一人物的全面分析,相对来说难度较大。对此,可先构建局部分析图,以章节情节为节点,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全面分析图。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作品时,人物形象分析的难点在于学生难以找到分析的角度,从而导致分析不够全面。针对此种情况,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可依次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人物经历与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活动,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这些性格特点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分析,“作者在塑造保尔这一角色时,运用了哪些手法?”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對主人公的全面分析,考虑到学生难以独立完整对人物的全面分析这一问题,可让3-5个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主人公的不同成长时期,从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在最后阶段,小组成员将各自的局部分析图归纳在一起,从而获得对保尔·柯察金的更为全面的人物印象。(请示范画出文中思维导图举出的例子)
  2.人物对比分析图
  人教版初中名著阅读大纲当中,《水浒传》这部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十分多样,且涉及到的重要人物较多,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极易出现记忆错乱、人物混淆的问题。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构建人物对比分析图。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概括到具体展开思考与对比。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人物形象,可以是他们上梁山的原因、时间,也可以是人物的大体类型,或人物的性别、年龄等特点;其次,在概括分类之下,进一步细化分析人物的具体形象特点,如鲁达、杨志与林冲最初都是朝廷的武官,且武艺高强;但林冲的性格更加谨慎,甚至有些懦弱;鲁达则十分豪爽,与林冲被“逼上梁山”不同,鲁达是主动走上反抗朝廷的道路的;而杨志本身为“三代将门之后”,入梁山之前,以追求功名利禄为目标,后期直至“生辰纲”被劫,才不得已上了梁山。人物对比分析图,有利于学生区别一些相似的人物形象,并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在对比过程中,必然会对作者运用的相关艺术手法进行细致分析,这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十分有利。
  (二)引导探究图在名著阅读中的应用
  1.艺术特色图
  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包括有效培养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为其高中语文及其他学科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名著作品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构建艺术特色图。针对初中生的语文知识基础来看,学生难以准确、全面的解读整部作品的艺术特色,此时,教师可让学生从自身感受出发,就阅读过程中体会最深的一点或几点,展开具体分析,根据实例先提出自己的结论,进而阐述自己得出这一结论的思想历程。以《西游记》为例,初中生大部分都欣赏过这部作品的同名影视作品,对人物关系与故事情节都较为了解,以此为基础,便于学生更好的展开艺术特色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致了解,一部优秀的小说作品,其审美特征方面,应具备的一些基本条件,包括作者对人物风格的刻画,是否足够丰满、细腻;故事情节是否完整、曲折;环境描写是否充实、具体。此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作品当中是否全面具备了这些条件,并以实例说明,这些审美特征是通过怎样的方法体现出来的。由此能够逐渐提升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2.思想内涵图
  初中生的思想认知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这会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以对作品的整体思想内涵进行深入理解与准确的表述。因此,教学是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著研究的相关资料等方面出发,在了解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构建出思想内涵图,从而帮助学生从作品当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感悟与理解,为其精神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海底两万里》为例,这部距今已逾百年的科幻小学,对当今的文学发展,依旧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学生可从作者当时的时代发展背景、科技发展状况出发,同时还可结合当今世界,科技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正面与负面影响,从而深刻体会作者对未来科技的担忧,当科学技术与精良的设施被用来作恶时,人类的生存将受到巨大的威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究思维导图在初中名著阅读中的探索与运用,对促进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相关分析,教师可引导学生构建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展开阅读,使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够多角度、全面的领会作品的艺术特色、人物特点、思想内涵、社会价值等等。由此可见,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优化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为初中名著阅读教学及学生的思维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志红.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记叙性文章写作审题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上),2018(02):112-113.
  [2]刘文亚.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51-53.
  [3]梁泳谊.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应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7.
  [4]陈美芳.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英语广场,2019(01):130-131.
  [5]武经天.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9(01):25.
  [6]罗春妹.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42-1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5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