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由《台阶》中父亲形象浅析作品思想意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孔艺

   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以“台阶”为线索,讲述了父亲为建造一栋有更高台阶的房屋而劳作一生,奋斗一生的故事,为读者刻画了一个立体生动,形象鲜明的父亲形象,同时借助父亲的形象,揭示了台阶深刻隽永的思想意蕴。老舍先生在谈小说的人物塑造时曾指出:“我们要写的人正是我们要写的事的必然的当事人。”人物形象在小说中具有重要价值,探寻人物形象特质是走向文章主旨,实现与作者对话,与现实对话的关键。本文试在分析父亲形象的过程中探寻作品所寄寓的丰富的思想意蕴。
   一、初读父亲——意气风发
   “遇到一个故事,我们须亲自在那件事里旅行一次不要急着忙着去写。”老舍小说人物塑造遵循此原则。阅读小说也亦然,初读《台阶》,读者领略到的是一个充满力量,洋溢激情,理想支撑的意气风发的父亲的形象。从最初的三级台阶到后来为了九级台阶的实现,父亲从来没有停止劳作,从来未曾懒惰,在父亲忙碌的生活里,读者看到了中国农民的勤劳朴实,不怕劳苦,充满奋斗力量的父亲形象给人以鼓舞和振奋,使读者情不自禁的萌发赞叹之情。
   在“我”生活的乡村,台阶是权威与地位的象征,父亲虽然只是一個普通的农民但始终“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建造一个更高台阶的房屋是父亲一生的理想,淳朴的父亲心中装着奋斗者的梦想。“他的脚板宽大……父亲才在家里洗一次脚。”干裂而嵌满沙土的双脚留下了父亲辛苦劳作的印记,这是一个不怕辛苦,勤劳肯干的父亲。“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准备着要造一栋有更高台阶的新屋。”在村里,因为“我”家生活窘迫,没有使父亲受到他人的“高看”,父亲在外从来都是一副“低眉顺眼”的憨厚之态,但父亲的心中却始终没有放弃理想——建更高台阶的房屋。这是一个憨厚谦卑但却不屈顽强的父亲的形象,父亲的身上集中了中国农民的优点——勤劳、质朴、谦卑、不屈。
   初读台阶,初识父亲,初品人物,初见性情,《台阶》中每一个与父亲相关的情节无不展现了父亲的吃苦耐劳,朴实憨厚,坚韧有梦的形象,于是一个浑身充满力量,洋溢热情,充满斗志的父亲形象走进读者的心中,信手翻阅文本,读者会不由自主地对父亲充满敬佩与赞叹之情。同时,也传递和表达了“我”对父亲的肯定与敬佩之意。
   二、走进父亲——矛盾挣扎
   英国著名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曾指出,小说创作的关键和灵魂就是要“勇敢地承认生命中一切无法调和的矛盾”。一部小说无论好坏,如果没有矛盾,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将毫无价值。小说不是简单的叙事,不是单纯的出现人物,而是要在人与事的关联之中使人捕捉和发现蕴含在生活中的“不可调和”和“相互制约”,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辩证存在的过程。深度走进文本,细品父亲的生活,就会发现父亲的生活充满酸甜苦辣,滋味百般,品读《台阶》只有走进矛盾的父亲,才会走进矛盾的生活,体会父亲形象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现实意义。
   小说《台阶》创作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当时正值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刚刚获得解放的新中国,还处于一穷二白,闭塞落后的状态,是中国农村最为贫穷落后的时代。“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父亲感到太可惜。”为了能够节约石料钱,父亲背了三趟三百多斤重的青石板,青石板背回家中后,父亲没有为辛苦劳作而有一声抱怨,反而因为磨破了一双草鞋而感到惋惜,在父亲为了盖房子不怕辛苦,任劳任怨的同时,读者更深切的感受到了家境贫穷,生活困顿的辛酸。极度匮乏的物质生活与建造更高台阶的精神梦想的矛盾,使父亲的一生处于千辛万苦之中,劳苦成为父亲的生活常态,有理想的人生固然是好的,但父亲的理想是否正确的呢?在当时浙江农村受落后思想的影响,人们觉得“台阶”就是身份和权威的象征,父亲渴望被认可,渴望被尊重,于是父亲按照人们的评价标准,去实现所谓的理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农民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幸福之路,落后的习俗依然使很多农民身陷其中,不能自拔,父亲就是深受农村旧习俗影响的代表之一,“我们家的台阶低”成为父亲心中难以跨越的心病。根深蒂固的农村旧习与艰苦漫长的造房过程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父亲建房的信念越发的坚定,身陷旧习的意识就越为沉重。“糟糕的是,父亲却没真正觉得他自己老……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年轻时的父亲有使不完的力气,用不完的精力,在漫长的建房过程中,父亲始终认为自己充满力量,“我”敏锐的观察到了父亲的衰老,可父亲却不愿意承认,“我”虽再三劝阻,但父亲执意搬运青石板,结果不愿承认自己老去的父亲却发现已上不去更高的台阶,腰部也放出了“好大一摊污黑的血”。流逝的青春,衰老的身体与九级台阶,跟新的房屋形成了永远无法回避的矛盾,终其一生,身陷劳作,只为建一座更高台阶的房屋,青春耗尽在更高的台阶中,父亲这样的一生又是否值得拥有呢?父亲的一生在身心矛盾,饱受挣扎中度过,在贫苦与劳作,台阶与梦想之间,读者固然为父亲的勤劳而叫好,但更多的是为父亲错误的价值观而感到悲伤。
   矛盾的人生,矛盾的理想,“台阶”是父亲一生的理想,为了实现理想父亲终其一生,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在跨越台阶的过程中,读者看到了父亲生活更为真实而艰辛的一面,品味到了父亲身上更为多元而矛盾的性格,在矛盾的碰撞中,在人生的选择中,在身心的挣扎中,父亲耗尽了青春,实现了梦想,然而在梦想实现的那一刻,父亲却没有喜悦。在一组组不断交织的矛盾冲突中,父亲的形象愈发的鲜明清晰,父亲身上展现了时代的色彩,烙下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旧习俗的印记,一个真实的农民群体,一个真实的社会时期,一个真实的中国农村立体而丰富的呈现在读着的眼前。
   三、走出父亲——失落颓唐
   周大新曾说:“写小说,要关注人性和生活。”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说:“最初我在写我所熟悉的生活,写出的是一个贾平凹,写到一定程度,重新审视我熟悉的生活,有了新的发现和思考,在谋图写作对于社会的意义,对于时代的意义。”小说《台阶》正是以这样一种深刻而敏锐的观察,实现了从熟悉的生活到现实生活的跨越,给人以思想的震撼和精神的启迪,在读《台阶》品读父亲形象的过程中,读者不禁从父亲的形象联系到了现实中的自我,这是《台阶》意蕴最为深刻之所在。    父亲的反常之举使小说《台阶》耐人寻味,富有启示。父亲在新房盖成放鞭炮时的行为和心理上的表现是:“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父亲在欢天喜地之际,表现出了局促不安,当梦想成真,希望兑现之时,作为一个朴实的农民父亲所表现出来的局促腼腆真实而形象,在邻居询问父亲是否吃饭时,本已吃过饭的父亲竟然说没有,初读此句似乎是闲来之笔,细细品读却耐人寻味,父亲终于实现了建九级台阶的梦想,在父亲心中更关心的是邻居们关于“新屋”的话题,至于其它都已经漠不关心,所以才会出现莫名其妙的“答非所问”,文章结尾,作者以白描的方式将父亲的形象定格于“台阶”之上,“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灰白而失去了生机。”父亲的形象颓唐而失落的定格在人生的巅峰九级台阶之上,物质理想的实现并没有给父亲带来精神上的成就感,父亲并没有通过更高的台阶而感受到理想实现后的成就感和价值感。由此,作者以意外的结尾,向读者传递出了物质理想的实现并不能代替精神理想的缺失,启发人们要客观冷静的对待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思考台阶之于人生的意义,父亲的形象由文本走向了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
   立足父亲形象,跳出文本桎梏。《台阶》以父亲最终实现理想却最终身陷于颓唐失落而结束全文,看似意料之外,却是情理之中,一生身处矛盾挣扎的父亲,在物质理想得以实现的一刹那,精神世界却轰然倒下,由此传统守旧的农村习俗被否定,对物质的终极追求被否定,台阶的意义被赋予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意蕴,小说的结尾父亲实现了理想,也失去了理想,引人深思,意味隽永,回味悠远,至此,“台阶”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了不同的答案。
   丰富的人物形象,深刻的思想内涵。《台阶》以“台阶”为线索,通过父亲为“台阶”而奋斗,最终建成“台阶”,最终又迷失在“台阶”的过程中,浓缩了父亲辛苦而矛盾的一生,呈现了深刻而丰富的现实意义,让我们走进《台阶》,品读形象,在物质与理想的撞击之下,寻找生命真正的“台阶”,在正确的认知中,以强大的精神理想为支柱,攀登上具有生命意义之“台阶”。
   参考文献:
   [1]石杰.《台阶》文本解读与教学内容述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21):100-106.
   [2]冯慧萍.八重矛盾处看“父亲”——对李森祥《台阶》的个性化解读[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9(06):21-23.
   [3]许必华.不要低看了父亲的九级台阶——李森祥《台阶》意义之再认识[J].语文教学通讯,2017(08):56-57.
   [4]李旭东.台階:父亲的精魂——析李森祥《台阶》的文学意象与文学典型[J].语文知识,2015(05):9-11.
  
   孔艺,山东省腾州市荆河街道腾南中学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743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