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形象与思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古诗词的鉴赏是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在仔细研究古诗词形象的基础上,体会分析古诗词的思想表达,这两者缺一不可。而研究古诗词的形象分为抒情诗的物象、意象和自象,还有叙事诗中的他象。而对诗歌思想的体会则可以从多方面来入手,从古诗词鉴赏中形象和思想两个方面做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教育;语文教学;古诗词鉴赏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词更是其中的一颗不可忽视的明珠,古诗词是文化的结晶,更是一種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文化存在,他仿佛将我们带到了古代,品味古文化的韵味。古诗词的美不胜枚举,不经意中展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让品读者的心灵得到洗礼和升华。而怎样更好地去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的。
  一、对诗歌形象的整体把握
  鉴赏古诗词,对诗歌形象的整体把握非常重要,它有利于我们抓住鉴赏古诗词的关键点,而这个形象则是特指作者在古诗词中描绘的具有独特魅力的事物和人物。诗歌形象从大体上可以分为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而景物形象对于古诗词的发展和鉴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包含了古诗歌的作者思想表达、艺术特点和哲学思考。这些景物形象包括了古诗词中一切的自然景象,动物、植物、景观等。而人物形象则可分为抒情诗中的自象和叙事诗中的他象。
  1.他象
  叙事诗中的他象,作者通过他人的所见所闻的叙述,来表达自身的思想和态度,例如我们常常在诗中见到作者对于田园归隐生活的向往,以此来表达自身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对于人物形象的把握,往往显得非常重要。由于篇幅的限制,通过某一个方面来表达人物的特征,用非常简练朴实的话语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
  2.自象
  自我形象的表达往往也是古诗词中作者常常用到的手法,通过景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反映出作者的抱负和理想。自象的方式将抽象的情感表达通过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进行抒发,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品味这些事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例如杜甫的《登高》中,不断出现的落叶、飞鸟、急风等,这些事物的出现表达了作者内心情感的沉重,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常年漂泊在外,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形象。
  3.意象
  古诗词不是直白地述说,往往是通过抒情性的文字含蓄地表达自身的情感,通过将情感与事物的有机结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把握了对于意象的理解,更容易让我们去体会诗词的思想表达,例如古诗词中常常见到的孤烟、鸿雁、柳树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代表性地选择一个意象进行分析,剩下的意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研究。
  4.物象
  古诗词中咏物诗中的事物就是物象,我们常常见到的很多诗人对于某种事物有感而发,对其进行吟咏。大部分的情况下,吟咏的事物往往和诗人的志向或者品格有一定程度上的遥相呼应,而事物也和诗人在情感上有了一定的共鸣。例如竹子常常是有节气的象征、菊花是归隐的象征、松柏是坚强不屈的象征,这些事物的特征也是诗人的品质表现。借事物的抒发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和品质。
  二、对诗歌思想的体会
  1.从古诗词的题目解读思想内容
  古诗词的题目往往就是整个作品的大体概括,通过题目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就能了解作者的感情基调。例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题目上就能知道是一首描述友情的诗,整体表达了江山难阻,友情深厚的情景。李白的《静夜思》,通过题目就给人一种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感觉。
  2.从诗中具体形象方面
  诗人对于诗中具体形象的选取都是饱含深意的,这些特定的具体形象往往侧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例如诗人中出现月亮往往是表达作者思念故乡,出现了柳树则很可能是作者与友人送别的场景,这些具体形象的出现都是对作者情感的增强。
  3.从关键词方面
  诗人的情感除了通过具体形象来进行表达,还可以通过一些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关键词来进行表达,例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前面两句作者交代了时间和地点,而后面的“此夜曲中闻折柳”的“折柳”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描述作者听闻《折柳》之曲,而想到自己已经是春而未归,引发了强烈的思乡情感。
  4.从注释方面
  古诗词正文的下面一般都有着少量的注释,常常是对难点词句的解释和作者写作背景的交代,通过对注释的理解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去了解诗词的情感表达,明白作者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进行诗词创作,进而更加准确地理解诗词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情感。
  5.从六要素方面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场景、情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六要素,通过着六个方面就能很好地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思想表达。例如鉴赏杜牧的《泊秦淮》,时间是晚上,地点在秦淮河,人物是歌女,事件是衰败的晚唐时期官僚贵族纸醉金迷的生活,场景是迷离月色下轻烟笼罩的秦淮河畔,情感则是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内忧外患的唐王朝的忧虑。通过六要素的分析,让学生能够从各方面清楚地把握诗歌。
  古诗词的鉴赏不但需要我们体会诗歌的思想表达,更要把握诗歌的形象,通过两者的结合,体会古人的智慧,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新.自然的空灵:中国诗歌意境的生成和流变[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2]李勤然.把握古典诗词形象[J].考试(高考语文版),2015.
  编辑 刘瑞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0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