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旦角服饰形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豫剧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和最大的地域性剧种。豫剧曾经辉煌一时,广受各地人民的喜爱,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基础。豫剧服饰在豫剧的发展過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豫剧服饰在塑造人物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豫剧服饰在塑造戏剧角色方面都有着程式化的方法,同时不断完善的不断发展的。在中原大地生根发芽的豫剧,有着深厚的中原文化的气息,给我们的服装研究建造了伟大的艺术宝库。
关键词:豫剧;旦角;服饰形象
1.豫剧概述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韵味醇美、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豫剧出现之前,宋代出现了宋杂剧。这时期的元杂剧会给豫剧的出现做了一个铺垫。
2.豫剧中旦角形象特征分析
2.1旦角的概述
旦角指戏剧中女性形象。最初戏剧中的女性角色最初是由男性来扮演的。明人沈德符所著《万历野获编》则说得更清楚:“旦皆以娼女充之,无则以优之少者假扮。随着社会的发展,旦角的形象也开始逐渐充实丰富。“旦”就成了戏剧中女性角色的统称。汉唐时期的旦角服饰是女性的生活服饰, 如《教坊记》里《踏谣娘》是由男子穿着唐代妇女的生活服饰扮演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 旦角开始由女子出演, 这其实满足了人们对舞台艺术的心理需要。
2.2豫剧中旦角人物种类
豫剧中旦角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旦角是豫剧中所有女性扮演脚色的统称。旦角服饰都是参考宋代当时社会各阶层、各类各色的女性角色的日常着装来进行塑造的。不同的旦角都通过特有的服饰形象塑造着风格各异的饱满艺术形象。
花旦,多表现那些年轻活泼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如《西厢记》中的红娘。武旦,表现那些身俱武艺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灵,多穿紧身衣服,如《白蛇传》中的青蛇等。刀马旦,表现那些女将或女元帅,一般要扎大靠,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等。老旦,表现那些老年女性,《吊金龟》中的康氏。彩旦,有时将其归入丑行,主要表现那些滑稽或凶蛮的青年女子。如《凤还巢》中的程雪艳等。青衣,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
2.3豫剧中旦角服饰特征
豫剧旦角服装在很大程度上学习了京剧服装形式,以明代服装样式为主,按其样式可以分为蟒、褶、衣、披、靠等类,豫剧中旦角服饰的形成是一个逐步丰富和完善的过程,现行的豫剧吸收了明代服装的样式,到了清代旦角的表演规制形成以后,其穿戴程式夜基本上确定下来了。
女褶子是对襟、圆领、袖子肥大,带有水袖,褶子与披的不同之初在于长短的不同。青衣多褶,色彩明度低,服装对称富贵牡丹纹样,图案布局平稳,衬托人物端庄仪态,塑造出了一个命运坎坷、生活清苦封建时代烈女形象。在《雪梅教子》中扮演者穿戴着银泡头面,铜制镀银,为半圆形球状体,一般在剧中贫寒、寡居的妇女用。在戏剧演出时,《野猪林》中林夫人的服装设计,带水钻头面,色彩明丽。《 侧美案》秦香莲梳大头,戴银泡头面,为铜制镀银,为半圆形球体装饰物,穿改良女青褶,变革传统的沿边装饰,有女帔领式的特点,用小如意加以装饰。下装穿蓝边白裙系白腰带。
袄、裙、裤也分为花色和素色两种,袄可以与裤和裙搭配,《春草闯堂》,春草服装内穿粉红色古装连衣裙,外穿瑰红色纱坎肩连侉子,腰细箍飘带。上衣外装,采用圆领,领子样式采用了帔的形状,在领子上绣以对称简单的植物纹样,衣场为中长度,采用了裙装结构,下身加量营造出卷曲效果。“靠”的圆形是古代将军作战传达铠甲,一般也是缎料所致,长身、圆领、靠的前片腹部位置叫做“靠肚”其上附一片鱼形绣片,领口的部位叫做“三尖”,后背上扎着“背虎”是用来插靠旗,靠的颜色非常丰富。刀马旦武旦的靠的样式比较多。武旦指的是如武将和江湖人物中的各类女侠。如孙二娘。《白蛇传》的小青和《穆桂英挂帅》中穆桂英都是武旦和马刀旦的典型角色。小青在戏剧中蓝额子,是一种没有顶的头巾,也就是发髻显露在顶上的种巾式。身穿皎月色女打衣裤,战裙,是武旦所饰的巾帼英雄和江湖女侠的身份装扮。在服饰纹样上采用完整的圆形纹样,对称布局分布。服装整体量感较小,以静为主,线条多为挺括的直线,服装材质平整挺括,质感细腻。上装和裤装都是较为紧凑修身,色彩上明度较低,使角色的笔直挺拔。
蟒是众多行头中男女结可以穿着的服装,但是只能是王室贵族身份的人。女蟒,圆领,右开衽,衣袖宽阔,加有水袖,女蟒较之男蟒短,衣长至膝。女蟒一般绣有凤凰,花卉的图案,蟒袍上会搭配上三角领和云肩,但是老旦里面有一类较为特色的角色,如《雁门关》中佘老太君。这类角色戴老旦帅盔,这种帅盔是在老旦凤冠的基础上加戟头、缨子而成,盔形圆锥体,似覆钟,顶端吞口处竖戟头和缨子,盔后绣龙“后兜”,饰绒球珠子,有时在前额加大额子,穿秋香色平金绣团龙老旦蟒,有蟒水,要系绦,挂朝珠。下穿墨绿大折裙,一般运用于高贵的老君主或诰命夫人。
3.豫剧中各类旦角服饰形象的差异
豫剧大部分都以中原历史故事和百姓生活为背景进行情景再现虽说,戏剧是一种程式化表演,在技法上和服饰上都有一定的程式来参照遵循。但是,为了更好的展现故事情节,塑造更饱满更鲜明的人物形象,戏剧滋生必会借鉴一定时期的服饰特点。
豫剧中花旦的服装形象虽说具有程式化,但是由于豫剧剧目繁多,不同剧目的花旦之间虽说有不同之处,在豫剧表演的塑造上来说,豫剧的花旦服饰形象是有迹可循的。花旦中由于人物年龄、身份、性格的不同来进行不同的服装形象设计。年龄较小、性格活泼、省份地位比较高的旦角服装色彩明度一般较高,颜色的纯度也是比较的高的,服装的样式线性多为曲线,量感较小。
4.结语
总之,豫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豫剧服饰为服装设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继承发扬豫剧服饰艺术,创造出当代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标志性服装,是当代服装设计师的应尽职责,这条道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余秋雨.中国戏剧史.余秋雨学术专著系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3]马紫晨.中国豫剧.[M];郑州.河南电子音响出版社.2006.
[4]王国维.宋元戏剧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李治民(1993.1-),男,汉族,籍贯:河南驻马店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17级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服装设计,研究风向:服装设计与形象策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14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