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视角下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露露 张广花 吴矿丽 姬璐璐
自2012—2016年,国家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等,从国家层面给予研学旅行充分支持。地理学科因自身综合性特点与研学旅行内涵高度契合,作为地理实践活动,研学旅行有效契合了发展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主题要义,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直接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问题情境中借助问题解决的实践培育起来的,研学旅行为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情境舞台,地理教师作为研学旅行重要的先行组织者和实践者,其专业发展日益彰显出重要性。
研学旅行作为一门新型综合实践活动,是当前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较为有效的途径,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主平台,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研学旅行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提升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研学旅行是基于真实情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真实情景不同于常规课堂,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地理教师在研学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实际问题:目的地筛选不到位,线路规划不当,单纯传授地理知识、缺乏德育渗透,评价方式单一,面对专业性问题、综合性难题讲不清,说不明等,这就要求地理教師在专业知识、能力、理念上做出改变,以保证研学目标的制定、内容的展开以及评价的实施等流程顺利完成,切实保证教育性效果的有效发挥,促其转化成为优秀的研学导师。
当前国内对研学旅行研究的领域主要涉及其发展背景、内涵界定、理论基础、实施现状等几个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涉足较少,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研学活动的日益开展,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认识到,其专业发展水平仍然是地理教师顺利开展研学活动的一大阻碍,本文主要从教师素养角度提出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思考,以期促进研学顺利有效地实施。
一、研学旅行的内涵
从流传至今的诸多诗句中不难发现,我国早就萌发了研学思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伟人先哲也早就深入到名川河流自然界的现实情境中去学习、传播思想、磨砺品格、锻炼能力,这是最早的研学形式。2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现实意义上的研学旅行,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出现安全隐患而一噎止餐。研学旅行涉及诸多行业、诸多要素,基于此,教育部与交通部、文化部、旅游部等多个部门进行沟通,为研学旅行的顺利开展提供充足的便利,扫除障碍。国际上对研学旅行概念的界定并不统一,国内专家多用“修学旅行”代替,国外则用“教育旅游”代替,当前我们较为认同的研学定义为国家文件所阐述的:在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下,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从研学定义可知,研学旅行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有机结合起来,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旅行”与“研学”同时存在,为有效避免“研学旅行课程建构与实际脱节”的尴尬境地,需要厘清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以达到“学”这一教育性功能的有效发挥,2016年12月,教育部等颁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文件规定“中小学的教学计划需包含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正式进入教育视野,各地研学实践活动纷纷开展,地理学科自身独特的学科视野以及当前国家政策尤其是“意见”等文件,更是对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在实践过程中不少教师也逐渐发现,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与研学旅行内涵高度契合,逐渐走入核心地位,地理教师更是意识到,自身责任重大,对于专业发展的诉求也愈加迫切。
二、研学旅行视角下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思考
1.丰富专业知识,保障研学实施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变化形势和人类社会的众多地理问题,学生对当前新问题、新形势的感知度低,地理敏感度不高,需要地理教师用丰富的专业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认识身边的地理问题。专业知识不仅包括本体性知识——地理学科本身的专业知识,还包括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及条件性知识(尤其是心理学知识)等,研学情境复杂多样,其顺利实施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师丰富专业知识的支撑。
系统、完整、精深的地理专业知识是研学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地理专业知识既包括自然地理知识(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土壤),也包括人文地理知识(城市、乡村、农业、工业、政治、文化及其他)等。当前研学旅行基地按资源属性主要分为六大类:自然景区、文化遗产、综合实践基地、农业基地、工业区、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由不同的研学基地类型可以看出,真实的研学情境富含丰富的地理要素:自然植被、水流、人文建筑、村落景观、工农业产品等,为学生获取丰富的地理知识提供直接可见的资源。具有丰富地理学科知识的地理教师能与资源有效融合,通过丰富的讲解引导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并内化为学生的基本地理素养。
相关学科知识为研学提供必要有效的补充。例如,地理教师可以以物理学中的热胀冷缩原理解释岩石风化;以生物学中的紫外线伤害生命的生物学原理来引导学生辩证分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纠正认知偏差;以文学中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解释海拔与温度间的关系,此外,具有文学素养的地理教师往往能够用优美的辞藻描述地理事象,分析地理成因,于实际情境中升华学生内心地理素养;以数学计算引导学生对地理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等等。
条件性知识(尤其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同样必不可少。掌握教育学知识,知道“如何教,怎么教,何时教”,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掌握心理学知识,把握不同阶段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精准把握学生心理差异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热情与兴趣,提高研学活力。如嵩山初中地理研学采用的“闯关式”研学方式(图1),符合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寓教于乐,通过游戏类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育效果。 2.提高专业能力,落实研学效果
地理教师专业能力是影响研学效果的主导因素之一,在地理教师专业知识扎实的基础上,地理教师专业能力同研学效果的发挥和落实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研学旅行情境复杂,面对综合性的复杂问题,往往要求地理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
地理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地理教师是研学旅行解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畅准确的语言表达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研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这要求地理教师准确运用教学语言,尤其是对于地理词汇的运用和把握,力求准确、科学、规范,在此基础上词汇运用要生动、形象,研学旅行置于真实情境之中,情境中地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需要生动形象的“地理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而引导学生按时高质地完成研学任务。
设计研学线路、评价研学效果的能力。当前专门的地理研學路线匮乏,路线与资源整合度低,此外,研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研学效果难落实,一条精致且富有地理教育意义的路线,需要地理教师具备较高的地理敏感度,坚持避免重复、高效的原则,从点到线,再到面的整体把控和布局。新课标强调“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思考、学会行动”。地理新课改背景下,也同样要求地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表现,给予学生适度、及时的鼓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在研学旅行始末,地理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最终的汇报成果展示,也要关注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的表现:态度、积极性、参与状态等。
设计和调控地理教学过程的能力是研学对地理教师的又一大要求。研学旅行教育性功能的发挥需要借助地理教学这一手段展开,在研学旅行实施过程中,对过程的设计与调控需要地理教师具备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地理教师应依据方案及实际情境,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整个研学过程富有节奏与秩序,这直接有效地影响研学一系列流程的顺利实施以及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调控节奏适当与否很大程度上要求地理教师能够提升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的能力。我们以德育培养为例,在实施过程中,地理教师也要巧用方法:“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基于真实鲜活的场景,善用环境陶冶的方式,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道德培养。
3.更新专业理念,增加研学内涵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在专业理念方面,提出应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赫尔巴特也指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育人是每个学科的根本任务,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在研学实施过程中,当前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单纯传授地理知识,缺乏德育渗透,地理教师要善于发现蕴含在研学资源上的文化内涵,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从而增加研学内涵。
研学旅行突破了传统道德教育拘泥于课堂的桎梏,将德育培养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利于学生理解内化课堂上关于道德的理论知识,地理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思想、区域性思想、综合性思想、动态性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德育培养,善于把握一切可进行德育培养的时机,根据研学内容和基地属性,充分发挥地理学科育人的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于自然景区中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主动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于工业基地中树立绿色发展、共同发展、人地协调发展理念;于文化遗产基地中学会树立自觉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于农业基地中学会保护植物,爱护农业等,从而真正做到“以地明理,以德服人”。以嵩山研学为例,在嵩山研学中,河南省实验中学的学生同地理教师一起,于嵩阳景区身着汉服,听取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仪规则,学习汉朝礼仪,感受礼仪之邦的可贵品质;于嵩阳书院感受自由勤勉的学术氛围,在就餐的同时,地理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向学生渗透要爱惜粮食,不要浪费的理念,这次旅行学生不单学习了地理相关知识,还在地理教师的引导下体会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大丰富和提升了本次研学旅行的内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777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