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研学旅行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研学旅行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一项育人形式,不仅在协调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校本课程资源建设也有着不容小觑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研学旅行的内涵及实施要点做了分析,然后就如何从研学旅行的视角出发,做好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对策,包括精选旅行线路、尊重学生主体、凸显区域特色、加强成果整理等。
  【关键词】高中历史;研学旅行;课程资源
  历史课程是高中教育的重要课程,也是人文教育的主干课程,在学生的历史学习及人文素养提升中发挥着独特、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教材資源及以教材为中心的教案、课件资源等均是历史教学的主要资源,但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统一编纂的教材资源的局限性也日益明显,紧扣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历史课程的教学需求,加强校本课程资源建设成为推动历史教学深入开展的客观需要。对此,研学旅行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研学旅行将研究性学习与户外旅行紧密地融合起来,在资源开发及综合育人中作用显著。
  一、研学旅行的内涵与实施要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精髓,在今天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研学旅行正是基于此理念提出的。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颁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提出了“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为研学旅行在全国基础教育中的推广与普及指明了方向。而根据教育部王定华司长的定义,研学旅行指“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研学旅行具有两大特点,首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协同。研学旅行以校内教育为基础,是校内教育向校外教育的延伸,且二者具有很强的协同性,能够实现综合育人的效果。其次,学习与娱乐的融合。研学属于学习的范畴,旅行具有娱乐的功能,研学旅行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目标。从当前研学旅行的开展现状来看,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这和学校未能深入把握研学旅行的实施要点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研学旅行是以旅行为手段的研学活动,研学与旅行二者不可偏废,因此,研学旅行在实施中要避免“游而不学”“学而不研”的问题,另一方面,研学旅行并非简单的旅行活动,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和前置课程、关联学习及后续规划协调起来,从而提高研学旅行的综合育人效果。
  二、研学旅行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建设对策
  (一)精选旅行对象
  研学旅行以旅行作为研学的方式,旅行对象的选择则是研学旅行的前期工作。从高中历史教育的角度而言,研学旅行服务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旅行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手段,这就要求学校要做好旅行对象的选择工作,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特点出发,最大限度发挥旅行对象在研学乃至校内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作用。首先,注重旅行对象的历史教育性。研学旅行适用于多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并且,受学科性质及教学目标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各学科研学旅行对象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对高中历史而言,研学旅行的对象应当以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址等为主,这样既能弥补教材文字教学的不足,也能使历史遗存成为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内容。其次,注重教学内容的关联性。研学旅行是高中历史教学中所开展的旅行活动,它必须和历史教学的前期内容及后期规划衔接起来,与学生历史学习中的重难点相关联。以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教学为例,研学旅行可以选择南京的天王府或苏州的忠王府。
  (二)尊重学生主体
  无论是研学旅行,亦或是校本课程资源建设,均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促进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全面发展是研学旅行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根本要求。这就要求校本课程资源建设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受益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首先,调整师生关系。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性是研学旅行的重要属性,基于此,研学旅行下的校本课程资源建设与常规的课程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别,教师要从以往的讲授者向引导者转变,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研学旅行与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其次,注重团队参与。根据教育部的规定,研学旅行是“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乃至以学校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集体性是研学旅行的基本属性。因此,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要以团队参与为重点,借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设置以及任务划分来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在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的深度融合中实现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
  (三)凸显区域特色
  校本课程是现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弥补国家课程不足及协同地方课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既要立足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也要充分利用好地方资源,使校本课程成为地方课程的校本化,从而实现综合育人的价值。因此,研学旅行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建设要凸显区域特色,将具有浓郁区域色彩的地方资源作为研学旅行及课程资源建设的重点。江苏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最多的省份,历史极为悠久,且省内文化的多元性冠绝全国,如金陵文化、吴文化、江淮文化、中原文化等,因此,各地区高中学校的研学旅行要善于发掘区域资源,为校本课程资源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以徐州为例,徐州为汉文化的起源,境内具有历史教育价值的资源众多,比如龟山汉墓中所体现出的汉代墓葬文化,云龙山兴化禅寺中的佛教雕像所体现出的北魏佛教文化,此外,淮海战役纪念馆、户部山等均有重要的历史教育意义。研学旅行要围绕区域特色开展,使区域文化资源能够充分地融入到校本课程资源建设中。
  (四)加强成果整理
  研学旅行中会产生大量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反映了研学旅行的实施情况,也具备深厚的课程资源开发价值,或者说,研学旅行的成果是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宝藏。因此,必须做好以下三类成果的整理,首先,研学旅行中的资料整理。研学旅行中有大量的关联性资源,这些资料多和历史课程教学相关,是课程资源建设的重点内容。举例而言,中国科举博物馆是全面反映我国科举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馆藏文物众多,相关的文物资料同样不少,这些文物资料在学生了解科举制度以及古代科举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其次,研究性学习成果整理。研学旅行将研究性学习融入到了旅行活动中,学生在研学旅行中会产生大量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比如在参观太仓郑和纪念馆后,对郑和下南洋与西方大航海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的异同。这些成果凝聚了学生的智慧,对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有重要价值。最后,碎片化成果的整理。除了结构化、系统性的成果外,教师也要对重视碎片化成果的搜集、整理,形成完整的成果资料库。
  三、结束语
  根据我国现行的课程管理体制,课程资源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三个层次,其中,校本课程是针对学校学生实际情况而开发的课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研学旅行的普及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高中学校历史教学要从研学旅行的视角出发,做好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钟中南.开发课程资源编写校本教材[J].学周刊,2018(1):91-92
  [2]林强.中学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新教育(海南),2018(31):9-11
  [3]许明芳.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讨[J].新课程·中旬,2015(1):18
  [4]王念刚.新课改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3(35):146-147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江苏南通2263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07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