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学旅行实践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研学旅行的开展使得学校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园环境,而是将学生学习放在更加复杂、生动地环境中进行教育,是将天地、社会作为学生学习大课堂。作为具有多学科融合、带有较强实践性的一门课程,研学旅行也给教师教学中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新途径。
关键词:中小学 核心素养 研学旅行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会议期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这一框架的发布成为教育界关于“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无独有偶,同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研学旅行是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并要求将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中。[1]研学旅行的提出正好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现提供了区别于校内教育的新途径,给实践育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空间。
一、研学旅行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价值体现
《意见》中对于研学旅行进行了比较明确的界定,将研学旅行界定为校外教育活动,这对于传统教育是一个较大的教学突破,学校的教学区域不再局限于校园,而是放入了更大、更复杂的环境中,并要求学校根据学生学段特色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1]浙江省研学旅行文件中指出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旨在培养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旨在帮助中小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培养适应未来的关键能力;[2]这正好符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中的六大素养要求,因此研学旅行的开展对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跨越性的意义。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中所介绍的六大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而局限于校园本身往往以“言传”为主,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输入,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主,而对于学生个人公共德育、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明显“偏科”,而研学旅行主张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前往相对复杂的自然、社会环境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以及研学导师的“身教”,让学生在校外学会去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尝试解决各类问题,尤其是在研学活动中更加注重团队力量,强调“集体”的性质,这对于未来学生走出社会,更加理解“集体”的概念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所以研学旅行是学校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培养“全面的人”的重要实践途径。
二、七色研学课程体系构建
研学旅行更加注重回归教育的本质,是一次更加复杂、更加多元的“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对于该“课程”做好更加细致的备课,但是,当下的研学旅行课程的主要策划者和执行者多为校外机构,研学旅行课程开展参差不齐,造成只“游”不学的现象,没有充分发挥研学旅行在教育发展中的革新作用,所以中小学研学旅行能否发挥其独特价值,关键在于研学旅行必须要走课程化之路,探明研学旅行课程的基本属性,建设规范化研学旅行课程[3],加强学校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参与度,让学校在研学旅行中扮演的角色不单单只是监督者,更应该成为研学课程的指导者和研学旅行执行的参与者,只有将三重身份“合三为一”,校方才能真正成为研学旅行的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在进行研学课程开发过程中,结合校本课程进行校外课程开发是《意见》中对于课程开发的细节要求。课程设计者参照教育部《意见》《浙江省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充分考虑浙江区域内的自然、人文环境和其他条件,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中对于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最终将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课程内容分为以下“七色”课程:红色——爱国教育课程、橙色——劳动实践课程、黄色——传统文化课程、绿色——自然生态课程、青色——生涯规划课程、蓝色——科技创新课程、紫色——精神品格课程。
总体而言,研学课程对比学校课程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它带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多学科融合,具有多元素组合、多角度开展、多形式进行等特点,也正是研学旅行的这些特点,注定了它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全方面、多维度的培养。学生通过研学旅行可以得到校园环境中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也能够让学生学会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符合现代教育培养“人”的价值导向。
结语
中小学研学旅行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研学行业鱼龙混杂,许多研学旅行产品纯粹是旅游产品进行一定包装,内核上“换汤不换药”的操作节奏,这也造成学生进行的研学旅行和其教育性本质相违背,究其根本还是学校没有发挥其研学旅行主办方优势。作为姓“教”不姓“旅”的研学旅行,为破解当前课程开发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学校要树立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意识,做好顶层设计[4]校方应当整合校内教学资源与教师优势,能够真正承担起研学旅行主体单位的责任,设计出符合各阶段学生发展所需的研学课程,将研学旅行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战场”,顺利打好本次教育改革的攻关战役,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德育健全的未来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J].基础教育课程,2017(1).
[2]浙江省教育厅等10部门.浙江省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J].区教育局,2018.
[3]张晓瑜,占晓婷.中小学研学旅行必须走课程化之路[J].教育教学论坛,2020(09):326-327.
[4]曲小毅.研學旅行课程化的路径探讨[J].教学与管理,2020(06):44-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81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