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投放和使用材料增强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冯娟娟

  摘 要:在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操作探索能力,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幼儿的观察能力的建立,应该基于探索的欲望,而探索欲望的产生,应该依靠环境和材料。因此,教师在开展幼儿科学活动中,应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多种多样的且操作性强的科学材料,供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科学材料的投放以及使用能够增加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因此,文章简要分析了如何投放和使用材料以增强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关键词:科学活动;幼儿教育;材料投放
  新纲要指出,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操作性较强的材料,帮助幼儿利用多感官进行科学活动,为幼儿创造科学探索的条件。在科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动手操作,幼儿通过操作科学材料,能够产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幼儿头脑中的概念,主要通过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而产生。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性的特点,而科学操作材料能够很好地打下幼儿思维的基石,帮助幼儿设身处地地思考。知道脱离了实践活动的科学探索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满足幼儿对科学活动探索的兴趣,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操作材料。
  一、 提供多样性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操作材料,为幼儿创造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向同伴学习,鼓励他们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实验,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科学信息。在科学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幼儿进行科学实验的验证,引导幼儿进行多次反复的操作,证实其探索的科学观点是否正确,培养其用事实说话的习惯。多种多样的科学操作材料是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先决条件,为幼儿提供充分的科学操作时间,是实现科学教育活动价值的主要目标。
  举例来说,教师在教幼儿讲述“沉与浮”这一科学话题时,应该为幼儿提供毛线、剪刀、纸盒、杯子等基础辅助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让沉下去的物体再次漂浮在水面中,又如何让其漂浮在水面上。物体沉浸到水中,为幼儿提供了广泛的思考空间与思考范围。在教师发布了相关任务后,部分幼儿选择将海绵绑在石头上,并利用毛线拉拽其进入水中。部分幼儿还将回形针放在海绵上,实现海绵的沉浸。通过这些基础的科学活动辅助材料,能够很好地调动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对幼儿思维的拓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 保证活动材料生活化,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师在为幼儿挑选科学操作材料时应该选择与幼儿生活联系紧密的活動材料。材料的设计也应该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贴近幼儿认知水平。同时,教师选择的活动内容应该来源于自然、生活,选择幼儿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经常遇到或经常使用的材料。教师在选择活动材料时,不应该局限于幼儿眼前看到的、用到的、能理解的,基础的科学与技术都可以成为教师选择科学操作活动材料的依据。
  科学在生活中诞生,在生活中获得发展。科学是幼儿获得科学知识的源泉。因此,科学教育应该立足于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在选择科学教学内容时,应该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抓住幼儿身边事物的特征,提供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的科学活动材料与活动内容。同时,教师提供的教学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幼儿在生活中能够频繁地运用。幼儿接触到了实际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能够进行自主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对科学学习的兴趣。这样的科学活动既能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又能够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比如,教师在带领幼儿开展“红薯真好吃”这一实践活动时,可以准备适量的生红薯,在烹饪红薯前为幼儿讲解红薯的生长过程以及生长特点,幼儿对红薯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可以利用红薯为幼儿烹饪可口的菜肴,并在烹饪的过程中为幼儿讲解红薯由生到熟发生的变化。
  例如,幼儿园以及超市和工厂等社会自然环境都是儿童探索科学知识的好地方。秋天,孩子们一起观察树叶的变化与特征,秋天的落叶随风飘动,黄黄的,很像菊花开放的景象。除此以外,孩子们可以观察修理自行车、观察牛奶的加工过程、商品的运输过程等。幼儿在观察、探索、讨论以及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发展多种能力。又比如:教师在带领幼儿开展“让水宝宝搬家”的活动时,教师可以在饮料盒子底部挖开一个洞,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会发现饮料盒子底部的洞,并向幼儿指出水漏出的原因正是因为这个洞。使用破损的容器,所以水会漏出来,因此,有洞的容器不能使用,不能帮助“水宝宝搬家”。
  三、 注重材料的层次性,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不同年龄的幼儿都有着其独特的成长环境,他们受到不同环境的熏陶,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此,教师在选择材料投放时应该考虑幼儿的独特性,针对不同类型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活动材料,提高其学习兴趣。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的限制,其智力水平发展尚不成熟,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以及认知能力较差,情绪容易受到主观感情的影响。因此,教师在选择科学活动材料时,可以利用颜色鲜明的物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教师提供的科学活动材料还应该满足幼儿爱玩的天性,保证活动材料的趣味性。比如,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吹泡泡”活动时,可以为其准备多种形状的泡泡机,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梯形等,通过不同形状的泡泡机帮助幼儿了解图形的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吹泡泡的间隙,向其讲解泡泡漂浮的原理,并引导幼儿描述泡泡的具体形态。在吹泡泡活动中,幼儿不仅可以了解到数学知识,还能够学习到有关浮力以及密度等基础物理知识。
  四、 提供可拆卸材料,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面对各式各样的操作材料,部分幼儿可能只将他们当作普通的玩具,导致幼儿因为贪玩不能顺利完成实践操作活动。只有实践活动的成功才能够促使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得到较大程度的训练。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其容易操作的活动材料。比如,在“漂浮的鸡蛋”这一科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诸如水盆、鸡蛋、杯子等基本操作材料。教师在准备了完善的操作材料后,就可以带领幼儿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自主研究,鼓励幼儿发现科学实践活动的主题与主要目标。   比如,教师在开展在“取东西”的活动时,应该提供幼儿不能直接使用的材料。夹子、筷子的长度应尽可能短于瓶子的高度,幼儿为了取到瓶中的物品,就会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对已有材料进行改造。材料的组合帮助幼儿获得实践活动的成功,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更能够获得亲手操作的成就感。
  幼儿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科学观念的形成、科学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与教学。教师应该耐心且认真地对待每一次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幼儿真正学到知識。除此以外,教师应该尽可能多设计多种不同类型的科学实践活动,投放不同的科学活动实践材料供幼儿操作。科学材料的投放以及使用能够增加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操作性强的科学材料,供幼儿进行科学探索。与此同时,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对幼儿的科学学习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幼儿教师只有准确掌握解科学知识,才能够专业地选择科学实践活动材料、提供科学实践活动材料,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
  五、 保证材料可操作性,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是喜欢拆卸身边的事物,这表明幼儿思维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动手实践。因此,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的多种操作材料,不应该是只能看、不能动的摆设品,而应该是幼儿真正可以应用的物品。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有利于他们动手操作的材料,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轻松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比如,在日常的科学实践活动中,一些简单的操作材料如橡皮泥、塑料袋、毛巾等材料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更喜欢能够加以改变或处于“半完成”状态的材料,这类材料更能激发幼儿动手实践的欲望,能够使幼儿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因此,教师应积极为幼儿提供可塑性较强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操作材料。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目标,为每个幼儿或每一组幼儿提供足够的、可实际操作的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实现活动材料的价值。只有充分地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帮助幼儿充分地感知科学、探索科学、发现和归纳科学。这样才能提高幼儿的科学学习能力,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进而调动幼儿主动探索科学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适宜地投放材料并创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和氛围是幼儿教师开展科学实践活动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只要教师严格控制活动的过程,定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科学实践活动的材料投放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引导者与教育者,必须注重观察幼儿的实践活动情况,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及时对活动材料的投放计划进行调整、补充。同时,教师应该提供多样性的操作材料,保证活动材料生活化,注重材料的层次性,提供可拆卸材料,保证材料可操作性。文章简要分析了如何投放和使用材料以增强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希望给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蔡红梅.巧借身边资源,捕捉幼儿兴趣:浅析幼儿生成活动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3-4.
  [2]金芊吟.着眼于兴趣,渗透于过程: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条件[J].华夏教师,2019(12):11-12.
  [3]谢昱.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如何支持幼儿的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155-156.
  作者简介:
  冯娟娟,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翟家所中心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794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