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软笔书法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探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清香
摘 要:软笔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教师应紧扣软笔书法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要细致观察,在读帖中探寻软笔书法的形态之美;深入体验,在揣摩中激发软笔书法的内在灵感;强化练习,在操作中升华软笔书法的独特感受;落实赏析,在品味中扩展软笔书法的审美体验;立体交互,在评价中彰显软笔书法的内在之美。
关键词:软笔书法;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审美意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1-0132-02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软笔书法有着具体鲜明的特点,对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夯实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紧扣软笔书法本质特色,在赏析和实践中利用软笔书法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教师如何借力软笔书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行论述。
一、细致观察,在读帖中探寻软笔书法的形态之美
书法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化。在软笔书法中,每个汉字的笔画、结构都彰显出浓郁而鲜明的美感。这种美感需要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读帖过程进行感知。为此,教师要创设鲜活可感的情境,引领学生在深入實践的过程中进行感知,强化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真正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助力。例如,教学软笔书法结构中的“疏密相间”时,教师分别选择了两个典型的汉字“在”“囊”。这两个汉字一个笔画较少,一个笔画较多,对于学生感知与理解结构疏密相间是一个较好的资源。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对这两个汉字进行整体性解析,引领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分析笔画相对较少的汉字“稀疏”的字形特点:排列疏朗,笔画相对较粗,字形略小。而笔画相对较多的汉字在结构上就应该呈现出“浓密”的特点:排列相对紧凑,整体密而不挤,字形相对较大。教师再引导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尝试对典型生字“门、团、诵”等进行方法迁移,并在交流的过程中选取每个汉字结构中疏密特点较为明显的典型例字进行讲解与辨析,让学生能够在细致读帖的过程中探寻软笔书法的形态之美。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进行实践,而是引领学生通过细致观察,明晰每个汉字在笔画、结构上的字形特点,鼓励学生探寻书法汉字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体会,从而在感知书法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深入体验,在揣摩中激发软笔书法的内在灵感
书法中暗含着丰富的生命气息,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学生的书法实践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为此,教师就要引领学生在书法练习的过程中注重对书法内在气息的感知,关注书法汉字线条的丰富性、灵动性,将书法的应然之美融入练习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软笔书法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感知型课堂为主,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软笔书法特点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感知汉字内在的丰富意蕴,唤醒学生对汉字的审美体验,丰富学生对软笔书法的审美情趣。所以,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关注方块字在结构和内在气韵上的特点,关注汉字外在线条的柔美特性。例如,在关注汉字的结构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汉字中的和谐之美、避让之美、对称之美,并在深入感知汉字字形之美的同时彰显软笔书法的内在寓意,深化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独特体悟,真正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基。
三、强化练习,在操作中升华软笔书法的独特感受
教师要从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入手,重视学生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强化学生对书法作品的情感认知。例如,在教学了汉字结构上“疏密相间”的特点之后,教师专门设置了“集字临摹”的教学,从多宝塔碑中择取了由单个汉字形成的诗句“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的临摹范本。在组织学生学习了典型范例“疏密相间”的特点之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这一幅集字作品进行观察。学生形成了这样的发现:每个汉字都用笔到位,在结构上匀称合理且做到了疏密相间,在整幅作品中大小显得尤为匀称,章法上也尤其讲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专门训练,组织学生自主分析“天、期、间”等汉字的结构特点,而章法美观的要求并没有列为本次训练的教学目标,只要学生整体性关注即可。这样的教学就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体验,让学生能感受到软笔书法的独特意蕴,促进了学生书法鉴赏能力的不断发展。
四、落实赏析,在品味中扩展软笔书法的审美体验
软笔书法有着鲜明而浓郁的书法艺术赏析价值,而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需要练习就好,凭借学生现有的认知是无法赏析书法作品的。事实上,随着学生年级不断升高,他们所储备的认知体验也在不断丰富,教师可以将学生内在的感性经验和理性的审美性活动进行有机调整,在常态化的书法教学过程中,适度为学生拓展经典的名家作品,以适切、有效的形式来展现书法的表现形式,深化学生对书法作品的理解,并在感知赏析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关于软笔书法的知识,对不同作者的不同创作风格进行审美体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主体性价值的阐释,让学生在赏析和品味书法作品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促进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分享,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审美情趣的浇灌。
五、立体交互,在评价中彰显软笔书法的内在之美
在进行评价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将关注点聚焦在新授知识上,而对于学生书写之后的评价则很少关注,这就导致学生看不到自己作品的优势和不足,不利于学生软笔书法能力的提升。教师应该在学生进行实践练笔之后,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不同方面开展教学评价,引领学生借助他人的评价客观而多维地看待自己的练习,并从中找寻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教学结构特点“相背有致”时,教师出示典型汉字“圆、门”,让学生关注两个汉字外框中呈现相向状和相背状的特点,并引导学生紧扣“行、顺”等字进行练习。练习后,教师可让学生对自己的练习进行评价,说说自己的收获以及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价。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进行综合性评价,促进学生软笔书法表现力的不断发展。
总之,软笔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与汉字文化、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教师作为文化传承者、传播者,要紧扣软笔书法的特点,积极开发软笔书法课程,在审美情趣的基础上开发软笔书法的教育作用,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胡长贵.行为修正理论视角下小学软笔书法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教育观察,2019(14).
[2]笪红艳.溯古通今 传承文化——小学软笔书法教学案例设计[J].江苏教育,2019(13).
[3]张琳琳.完善书法教学 传承中华文化[J].辽宁教育,2018(18).
[4]施洁.软笔书法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2018(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801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