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临床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子博

  摘 要:创新能力培养是现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课程教学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结合临床分子生物学课程实际情况,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探索全面进行教学改革的策略,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创新能力; 临床分子生物学; 教学改革
   随着医学检验的发展及内涵的变革,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顺应社会需求变化的新形势[1]。课程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课程教学过程中蕴藏着丰富的创新教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主渠道[2,3]。临床分子生物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在现代医学检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在临床分子生物学教学中体现创新能力培养是现在必须面对的挑战。本专业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出发,将该课程教学各环节进行一体化的设计、改革,为提高临床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提供思路。
  一、改革课程教学培养目标
   本专业把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纳入临床分子生物学课程目标体系中,实现该目标与课程中已有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方法与能力目标等之间的关联和融合。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安排,修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创新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落实在教学环节设计上,从而形成创新教育与专业课程及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
  二、改革理论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开放性
   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内容从单一的学科取向到学科、经验取向的融合。将学科前沿、科研课题、科技开发、医疗实践、社会服务中的研究成果引入课程内容,实现科研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结合,并将社会热点与课程相结合,促进学生思考讨论,培养独立思考习惯;同时将临床分子生物学与其他课程,如文献检索课的交叉融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驱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结合知识要点,应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完成任务,打破实际教学中学生孤立地学习检索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能力培养;开设一些与课程相关、应用性比较强的选修内容,拓展学生学科视野。
  三、改革教学方法,建立研究性教学模式
   本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围绕如何体现课程教学的研究性进行。教学过程中,减少传统教学模与方法,应用一些新型教学方法,如TBL教学、情景模拟教学、PBL教学等;并在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如微课、慕课以及QQ群、微信圈以及学习论坛等虚拟学习社区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四、改革实践教学,建立探究性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实现课程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必须构建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式。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首先注重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加大综合性与研究性实验以及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项目,并选择与医院的实际工作联系紧密,新颖的实验内容,模拟临床检验情景,训练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其次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一方面以产学研基地建设为契机,与公司建立联合实验室,利用社会资源完善该课程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另一方面大力建立科研技能培养平台,开展课程相关科技活动与文献综述写作,成立了科研兴趣小组,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同时利用学院的网络建设,实现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建立。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升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取得较好效果。
  五、改革考试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课程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针对教学各环节的特点,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建立一个比较全面以及有针对性的监控体系,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校内外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和管理;采用“形成性”评价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的全面考核,制定综合能力考评方案,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考评,实现多元化评价,多方面评价学生能力,及时反馈教学中的问题。
   我们根据学科特点以及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从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实际出发,提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教学改革,突破以往研究把关注点放在对教学过程中某一个方面研究的局限性,系统性地将教学体系几个主要方面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更深入、全面地探讨教学改革的问题,并建立一个有效可行的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为专业改制下提高检验人才质量培养提供依据,也为当代检验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信息化的对分课堂模式在临床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研究,湘教通[2018]-802
  参考文献:
  [1]罗嘉莹,黄晓亮,蓝晓,等.关于医学检验专业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151-152
  [2]罗养霞,王浩鸣,杜延庆,等.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改革与体系优化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92
  [3]夏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课程改革——以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为例[J].2017,9:58-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811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