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质量标准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专业必修课,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本课程在教学理念方面的改革创新,适应当前教学模式发展的潮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结合本课程教学的实际,课程组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及学时分配与课程考核等方面完善并制定了该课程的质量标准,为相关专业其他课程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质量标准;“互联网+”
  [基金项目]2018年度皖南医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专业课程质量标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018kcbz04)
  [作者简介]陈佰锋(1980—),男(土家族),湖北建始人,硕士研究生,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2-0244-02 [收稿日期] 2020-01-13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主要研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旨在创造安全、健康和高效的职业环境,保护职业者的身心健康,是一门科学性、法制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是预防医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1]。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该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以教师课堂讲授的方法,学生参与度较低,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高效吸纳[2]。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平台,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3]。
  一、课程质量标准建设思路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涉及多学科内容,在“职业有害因素来源”部分需要学习常见行业分类、生产工艺流程、有害因素理化性质、有害因素检测技术等知识;在“职业有害因素毒作用机制”部分要学习生理、生化、病理、病生、毒理等课程的知识;在“职业病的诊疗”部分需要了解临床医学、诊断学、药理学等课程的知识;在“职业有害因素控制”部分还要了解工程学方面的知识[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学生对于生产过程感到抽象,也难以理解职业有害因素危害情况,学习中感到枯燥抽象,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兴趣。
  多年来我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质量标准是以教学大纲及学生考试成绩为依据,课程教学大纲所设定的课程目标、所要求的重点仍然是知识目标,课程教学方面的要求仍是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学生的中心地位未能体现,课程质量评价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任务[4]。“互联网+”教学的运用将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在和谐的氛围中相处和学习[5]。为适应“互联网+”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学科发展的新问题、新理念、新技术,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需构建一套与时俱进的课程质量标准,以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教学的主体责任。
  本课程建设目标包括:第一,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相关的基本定义、基本内容、职业卫生特点、职业病相关诊治、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等,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第二,能力目标。结合职业卫生状况及职业病特点,通过案例分析、病例介绍、综合实验等,提高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理念、科研素质、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质量标准的构建及实施
  课程组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及学时分配和课程考核等方面完善并形成了该课程的课程质量标准。实施方面有如下四点要求:①在2018年修订的培养方案基础上,突出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②制定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并以此结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为课程教学的质量标准,在课程质量考核方面体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效果。③至少安排两名教师协同上课等多种教学方式强调教学实践,在学院人才引进方面考虑促进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学科发展。④任课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掌握的最新知识开展教学,介绍国内外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质量标准通过近一年的实施以后,从学生和老师处分别获得的信息来看,一方面,从学生角度,有了明确的课程质量标准以及有效的考核机制,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此外,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思维,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教学内容组织条理清楚、逻辑严密,重点突出,课堂师生互动相对较多且融洽。特别是,相关教师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教学与科研结合、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手段结合等多样化途径,提升了教学效果。通过对本课程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实践,促进了学生以及教师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质量标准改进建议
  目前,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质量标准已在本校实施一年,在标准的实施运行过程中,课程组发现需进一步改进的建议。第一,需要加强教师质量保障。课程质量标准落实的核心要求是教师的质量保障,即需要强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体责任。课程质量标准要求教师需要经常参加专业知识培训、教学技能培训、教学相关竞赛等活动,积极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和平台。第二,建立教学效果的动态监测机制。课程组教师需要动态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主动了解学生学习体会以及相关教师的反馈意见和建议。第三,建立更加丰富的考试考核机制,加强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比例。考核内容应更多看重学生对专业知识前沿进展的考核而不过分强调对基本理论概念的掌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并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例如,对于平时成绩中进行课堂研究性学习的PPT幻灯片汇报,课外最新专业文献翻译的学生進行额外加分,以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时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前沿知识。第四,利用“互联网+”积极地与传统教学相融合。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微信等App的使用也在全国范围流行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微助教等课堂互动平台,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还可以将精品资源网站上的资料共享,以便学生利用手机学习,还可以设计一些习题和测试,让学生在课堂扫描二维码并完成提交,通过测试情况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达到了师生课堂互动,也调节了课堂气氛。
  四、结语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包罗内容非常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背景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针对该课程的质量标准建设,是作为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的重要工作部分,以此为基础,将来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的教学仍需要进一步落实并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教师教学的主体责任,从而不断提高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楠,王发选,周健,等.基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8(01):93-94.
  [2]王璐,王徐彬,王进岗,等.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6):51-52.
  [3]胡南,兴桂华,柏青杨,等.“互联网+”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2):78-79.
  [4]周健,陈楠,黄敏,等.BOPPPS教学理念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5):185-186.
  [5]丁文文,夏鸿,周静,等.生理学“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1):58-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079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