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现今“互联网+”各行各业的大背景下,针对大学生个体而言,带来的不仅仅是创新就业渠道的增加,更是伴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而来的新挑战新机遇。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应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树立“以生为本”观念,并与时俱进完善教学模式,帮助大学生立足实际进行职业规划,引导大学生对自身的合理定位,从而实现自我职业生涯的圆融。在对过去成就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旨在为创新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提出新思路和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校生涯规划;测评;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5.033
  1“互联网+”(Internet +)概念提出及意义
  Internet +指创新2.0下的衍生出的新的互联网发展形势,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来深化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将互联网创新融入经济,社会和教育领域,以提高整个社会的创新和生产力。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现代制造的结合,促进了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 ITFIN)的健康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呈现出不可阻挡的趋势, 并渗透到传统课堂教学中。
  2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在这近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教育体系也已初具一定的规模,但部分问题亟待解决,在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中依然存在“盲动”现象,笔者将此归纳为如下几点原因。
  2.1大学生群体本身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缺乏认知
  根据北森测试网,中国大学学生就业杂志、新浪网联合进行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显示,目前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是非常普遍的。近乎六成的大学生没有计划未来的发展和工作;许多大学生将职业规划与毕业前就业指导等同起来;甚至学生只有短期目标没有长远规划;有的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方向模糊或是以金钱为价值观导向。恰恰是校期间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导致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盲目性,必然会对他们的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2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亟待完善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职业规划教育的核心所在,现今大学提供的职业规划课程的教育内容多限于就业情况、政策制度解读和求职技巧。而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围绕着大学生日常生活,对不同条件、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要进行分类和引导。事实上,很多高校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仍然停留在书本理论教学阶段,其直接产生的影响即学生对这门课程越来越不感兴趣,更无法达到实施本课程育人初衷。
  2.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的保障体系还不健全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保障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师资配备、政策条件、资金支持、场地提供等方面, 各种要素都会影响到地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职业规划教育要求任教教师具备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还需要通过职业指导员资格考试。根据数据,只有1万多人获得了专业教师资格,不到500名高级专业教师。目前来看,绝大多数任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为学生辅导员或学校行政人员。他们大多未经规划课程专业培训或未获得专业指导师资格证书,很难进行系统科学的指导。而政策条件、资金支持、场地提供更是呈现出地区不同落实情况差异起伏的态势。
  2.4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评估体系仍需更新和健全
  目前在用的专业评估是在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某些技术和方法整合而成。通过对个人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人格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估。我国现常用的标准化职业评估工具包括专业兴趣测量,价值测量,人格测量和专业技能测量,更多应用是由舒伯特及其同事开发的Hollander兴趣量表,兴趣量表,Schein的职业锚定理论和职业价值量表,EUREKA技能问卷和戴中衡教授修订的一般能力测试是近几年来较新的测评手段。而非标准化职业测评则是指在职业指导师的协助下,通过行为观察或自我陈述的方式来探究被测者的个体独特性与职业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分类卡、发展清单、访谈等方式。与标准化测评相比,非标准化测评方式更加注重个体,且方式较为灵活。一个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评价体系应包括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及时发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及时评价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
  3新环境下生涯规划教育创新模式的探讨
  无差异化的教学理论无疑是“隔靴搔痒”,尤其是对高职院校专业性较强的学生而言,很难引起同学们的共鸣。笔者认为,现下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及时性、便捷性、实时性等优势,突破传统教育教学的局限,有效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丰富学习的内容,实现师生、学生和学生间互动交流,增加实践环节,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定制个性方案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我以及社会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3.1利用互联网搭建交互式平台
  网络的便捷性、隐匿性、交互性为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乃至生企之前都可以突破空间、时间、身份限制,对信息、知识、困惑等问题进行讨论。线上生生、师生、生企、师企等交流平台的开设,更容易被受教育者所接受,学生可以在交流平台提出自己的需求,老师可以在线解答学生职业发展中的困惑,提供参考建议。与此同时定期邀请有名的学者、职业规划师、企事业家、HR等与大学生进行在线交流,既可以分享心得共享资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解决职业困惑。
  3.2科学合理地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不仅仅体现在课程内容上,还体现在课程开发时间和实施形式上。高校进行大学生就业生涯教育指导教材的内容编写时需要结合各高校的特点、专业的不同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外部环境等情况,努力使课程有针对性、完整性。国外在实行的成熟模式,尤其是美国的服务学习模式和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开放大学模式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要从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技术模式、拓展专业团队三方面着手创新、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络体系。
  3.3加强学生自我认知,更新职业测评工具
  合理的职业规划基于准确的自我意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们心智逐渐成熟,知识和经验丰富,能力逐步提高,价值观念逐步趋于稳定。而这些微妙的变化在职业选择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大学生不断检查自我定位及时修正目标。目前有效的职业评估是加强大学生自我认知的重要途径。为此,高校应引入正规的专业评估工具,让大学生每学期进行专业评估。同时加强职业评估报告的记录和解释。必要时可邀请专业人士通过访谈和测试来补充他们的报告,以进一步帮助大学生分析他们自己的特点。
  3.4巩固教育效果,建设完善网络评价平台
  随着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教育的目的是否能够实现,教育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都是教育管理者值得关注的问题。在线教学效果评估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互联网+”时代的云计算,大数据和其他技术为学生的测试评估提供技术支持。例如实时的蓝墨云课堂、云班课都可以成为有效的课上、课后评价平台,建立在线评估系统允许学生根据自我意识和社会认知提交职业规划和职业面试。 教师根據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在线学习情况做出结论性的评估和建议,以确保评估和反馈的及时性。
  4结语
  在当下“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对各个领域的辐射力量不容小觑,教育者和高校机构应推陈出新,顺应潮流,逐步创新、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从课程、资源和服务等多方面深入推动,才能实现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络化建设的跨越式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永涛,李钰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题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8).
  [2]翟盈.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4.
  [3]刘慧.“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亚太教育,2015,(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5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