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理想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因此,理想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风格,承担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本文针对理想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探究。
  【关键词】理想教育;初中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基础学科。数学可以很好的为学习物理化学这些理科科目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可以为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数学科目学习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在数学知识中融合德育知识,在讲授系统的、科学的知识时,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品德教育。
  一、数学历史中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作为初中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的数学教材中,充分展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加强理想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受到理想教育的熏陶。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我国古代数学思想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利用自己的数学才能为祖国留下的辉煌成绩,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如《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等相关的阅读材料,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着辉煌的成绩。我国很多数学原理的发现比其他国家都要早,其中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他国家四百多年,而圆周率的发现早于欧洲国家一千多年。不仅是古代,在现代我国数学的发展也是硕果累累,这些真实的数学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数学发展,也可以使学生体会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更加积极进取。
  二、学习习惯中的理想教育
  一个好的习惯,能使人终生受益。足以证明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都知道它具有强烈的逻辑性,对于思维能力的考验也比较严格。所以数学教材中一些概念界定、法则的运用以及结果的验证等都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与规定,一旦粗心马虎,就会使整个解题过程前功尽弃。因此,在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严谨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师也可以结合这一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就可以从“探究桌角是不是直角?”的问题出发,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然后运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師将抽象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勾股定理,更好地运用勾股定理。在这些高难度数学题面前,要求学生要细心,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所以在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养成心细如发、细微求真的科学态度。
  三、数学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对于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融合,还要结合课外活动,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与数学相关的主题班会、课外活动等。通过数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创新意识。教学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课外活动中,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在数学知识的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时刻受到德育的渲染,使理想教育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轴对称的图形,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图形折叠学习本节课内容,欣赏图形变换创造出的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点,四组同学平均分成两半,把过道看作对称轴,让其中一个同学站起来,让他的“对应点”同学也站起来。突出垂直和距离的关系,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轴对称的特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创设一系列有助于德育教育的教学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的故事、探究一下数学原理等,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理想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
  四、结束语
  理想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德育,将爱国主义和德育教育融入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好理想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工作是一个重要且需要进一步探究的课题。但研究过程中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做到自然妥帖,切忌生搬硬套,要使理想教育和数学教学做到和谐统一。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润物细无声,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李云珠.浅析品德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J].中华少年,2019(01)
  [2]杨西亮.以德育促教育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祖国,2019(22)
  (本文为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课题名称《理想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Z2019ZX 041)的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891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