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处处留心皆学问 留心处处即文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城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际经验和对学生深入细致的了解,我发现现在的初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内容空洞,信息量小,语言平淡,往往“有骨无肉”或“有肉无血”。在分析历届中考语文作文时,许多考生在写记叙文时也存在中心不明确、内容离题偏题等现象。其根源何在?
   让我们先看看记叙文在习作文体中的地位。记叙文是一种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的一种文体,与议论文、说明文及应用文相比,记叙文居于首要地位,它是写作上述文体的基础。记叙文写作贯穿于整个中小学阶段。如今的考试作文,都偏于记叙文。因为记叙文这种文体,表面看起来似乎简单,容易搞定,学生往往粗心对待,认为只要抓住记叙文的要素,选取一两个事例,考试时临场发挥,一篇及格的作文就出来了。其实现实情形不然。学生考试作文大都平淡、平常、平板,甚至出现主题不明、条理不清、叙述紊乱、取材不当等诸多怪样。因此,大力抓紧初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
   然而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究竟会遇到那些困惑和阻碍,又将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呢?
   一、阅历浅薄,选材平庸,作文题材失真平淡,不善于调动生活经验。俗话说“处处留心皆材料”,然而学生选材却总是很平淡,缺乏新意,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让人看了开头就不想也不用看结尾。好多学生拿起笔就觉得没什么可写。其实生活就是写作的“源”,阅读是写作的“流”。“源”“流”畅通,作文的“泉水”才会滚滚而来。叶圣陶先生指出:“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学生的积蓄不外乎生活的积蓄、书本知识的积蓄和感情的积蓄。文题命得好,就可以触发学生的灵感,诱其打开记忆的仓库,把自己看的、听的、说的、玩的都倾吐出来。有了这种写作愿望,才能思接千载,心游万仞,浮想联翩,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就会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有理可论,奋笔疾书,一气呵成。
   二、表达能力发展不平衡,语言大多苍白贫乏。有些学生以为记叙文就是客观真实地描述生活,写起作文来俨然一架生产“文字”的机器,始终是一副冷面孔,即使中间有抒情的成分,也是只见文字不见情感。学生作文中极少能纵古论今,或将名人典故、古诗词融入文中,语言缺乏表现力,不能正确运用修饰语及修辞手法等。还有部分学生语库贫瘠,尤其是形容词、动词,往往同一个词在文中出现多次。这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用概括叙述代替具体描写的现象,因此写出来的文章就显得水准很低,空洞无华。
   那么,如何练就学生的写作记叙文的功底,提高习作的水平呢?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初中生的思想是最活跃的,他们充满着喜悦与步入青年的困惑;他们有花季的情愫,也有青春的伤怀;他们富于向往和追求,生活最富有少男少女的青春色彩。初中生的内心世界是那样的纷繁复杂而又色彩斑斓。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写作的记叙文却难以看出个性的光芒,竟然是那样的苍白无力、千人一面!我认为每个学生都要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感悟、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使学生懂得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美,时时有美。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就会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只要善于捕捉,就会发现生活中充满着各种情趣。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发现、感悟美的方法和技能,即可结合阅读教学通过分析范文,借鉴他人经验,最终让学生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充分展示他们的写作个性。
   注重积累,通过多种渠道丰富作文内容。首先,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会逐渐被激发起来,写作素材也会逐渐丰富起来。其次,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为妙手,就得有广泛的阅读。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词汇的积累,要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行阅读,另外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全班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最后,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会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作文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让我们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领悟人生的真谛,记下生活的点滴。只要我们勤于练笔,勤于思考总结,作文就会得心应手。
  
  (作者单位:安徽省怀远县韩庙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31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