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1.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思考:让学生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加强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
在社会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学生的信息素养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只有将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才能让学生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平时可让学生充分运用网络及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锻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如用电脑设计黑板报、统计成绩、进行美术创作、制作网页等。学校应定期组织以电子报刊、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网页制作为主要内容的电子作品评选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作品,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学生的网络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等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2.激发学生兴趣的思考:消除神秘感,树立信心
针对于中学生信息技术初学阶段的特征,可以对学生采取“诱导式”、“启发式”和“激励式”的教学。如,不妨打开主机箱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介绍一下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将各部件以人的各器官作比喻,然后盖上机箱,打开计算机,让他们操作一下几个精心设计的程序,此时惊讶之声必然不绝于耳。再如,为了使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可以讲讲当今某些中小学生自学计算机达到哪些结果,再讲讲计算机的功能、应用范围,以及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等
3.运用教材的思考:充分理解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教材编写和教学手段还处于尝试阶段,在各方面都显得有些不完善我觉得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都愿意接受趣味性和知识性并存的教材。教材语言尽量符合中学生,适当减少文本量,增加彩色的图片加以说明性文字,多些生动形象的词语,给复杂不易理解的概念赋予生命活力,这样学生就会爱看、爱听,阅读起来既轻松又易理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教师既是信息技术教材的使用者,同时又是信息技术的开发者。在实践教学中,我建议可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采取电子备课方式,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情况,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将各种有趣的卡通人物、精美实用的示范图片等安排到教材中,对重难点的内容,在教学中可通过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实例,让学生逐步通过实践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从而达到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增添很多小窍门、资料库,知识窗等阅读资料,充分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还可以适当地进行课程整合,对网络道德教育进行逐渐渗透。
4.教学设计的思考:开启创新之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这些理念对改革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教学的知识可谓浩瀚无边,我们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么多内容,只能无限地提升,不断地获取。信息技术教师不可能把信息技术的每个知识点都掌握,更不可能把每个知识点钻研透后再去教给学生。同样,学生的知识技能也不可能完全依赖教师的教导获得。所以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去获取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例如,在讲“文件的下载”时,我是以文字的下载为示范,学生很容易学会。这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很多网页上有漂亮的图片,这些图片如何下载呢?很多学生以为小菜一碟,动手一试才知道并不容易解决。有一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图片是不能简单地复制下来的。这些跟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都紧密相关的技巧,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5.教学过程的思考:合理安排教学顺序,突出重难点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现在绝大部分的信息技术课本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础应用程序”这种模式安排教学顺序,新学科入门难,学生的兴趣一降再降。如何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兴趣,尽快由“门外汉”变成“门内人”呢?只有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按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适当调节教学顺序。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提出教学目标,能更多地结合学生实际展开教学,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态度,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要不断在实践中反思,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让我们的孩子成为21世纪的应用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信息型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32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