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若干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未来教育向现代教育提出挑战,要求中学生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策略来改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和研讨活动,以具体教学案例为事实依据,总结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五个教学策略:即任务设计策略、情境创设策略、问题解决策略、成果汇报策略和评价反思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9-122-2
  教學策略是指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通过课堂观察与研讨活动,笔者认为,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上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一、任务设计策略
  1.设计分层任务,实现因材施教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要为各个层次的学生设置任务,要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干、有事能干。学生依据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自主选择任务,实践任务时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案例:进行HTML语言教学时,可将任务分成普及、提高组。基础较差或一般的同学完成普及任务,基础较好的同学在完成普及任务之后选择提高组任务。这样设计任务,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
  2.设计连续任务,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习任务的设计要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因此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将教学内容与任务主题融合,并要注意任务的梯度。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几个连续任务来完成,以连续任务为中心展开探究活动逐层深入。任务完成的过程就是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过程。
  案例:教授“计算机如何接入因特网”时,给学生设计了三个连续任务,三个任务层层递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第一个探究任务并讨论得出结之后才能开展第二个探究任务,以此类推。这样的任务设计,让学生对探究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迫不及待的要把谜底揭。
  3.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兴趣
  教学必需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学习需要,这样有助于促进其个人发展。任务设计要选择与当今社会主流元素、学生日常感兴趣的内容,学习内容“活”了起来,学生的课堂学习也会“活”起来。
  案例:教授《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表示》时,可选择“中国正在听”这档学生感兴趣的音乐节目设计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动力更足。
  二、情境创设策略
  1.创设游戏情境,增加课堂趣味性
  教学中适当穿插游戏能让教学内容“活”起来。游戏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游戏情境与教学内容的完美融合,不但能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更能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不同的色彩。
  案例:教授《算法的描述与设计》时,就概念讲“算法”学生很难理解,于是通过一些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如野人过河(flash)、商品价格竞猜等。通过游戏学生找到了问题解决的步骤,而解决问题的步骤就是算法。
  2.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积极性
  学生对信息技术是有很大好奇心的,特别对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方面更是热衷。将学习情境与生活相关联,学生用课上学习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他会觉得很自豪、很满足。
  案例:教授《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时,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不同上网方式的情境。通过真实硬件设备的展示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与思考。学生思考日常上网方式(学校与家庭)的差异,讨论不同的上网方式需要哪些设备,最后通过实践得出结论。
  3.创设比较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性
  为学生创设比较的环境与条件,如两幅不同风格的作品、新旧知识的差异、原作与成品的比较等。比较能将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拓展新知识的能力。
  案例:教授《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时,为学生创造比较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思考。通过比较,学生发现文本信息都是有一定结构的,只是有的比较明显有的比较隐晦。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将文本包含的信息表达出来能让信息表达形象、生动、清晰,读者阅读的时候轻松而愉悦。
  三、问题解决策略
  1.营造竞赛气氛,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魏书生老师提倡在教学课堂上开展一些小竞赛,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让他们忘记自卑感。信息技术课堂上开展小组竞赛很有必要。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会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高低进行合理分组,每组4个人左右;安排组长开展组内活动,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培养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每位学生的特点;小组间竞争,能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的精神,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造,并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案例:教授《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时,通过小组抢答竞赛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网络数据库及其各种表现形式。
  2.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高中信息课程的学习内容变得丰富,它逐渐具备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将信息技术和教学实际相整合的全新的教学方式。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演绎变得具体生动、简单形象、清楚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并开展实践。
  案例:教授《数据的传输过程》时,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网络中数据的传输过程,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再与理论一一对应,知识点变得清晰了然。
  3.提供学习资源,促进自主学习的开展
  考虑到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在进行任务设计的同时针对任务提供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学习资源,便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和视频帮助等,形式可以是学习型网站或压缩资源。   案例:教授《表格数据的处理》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型网站。学习型网站为学生提供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自主学习资料、拓展资料、设计任务帮助视频等资源,这种形式的好处是学生离开教师的指导也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和设计活动。
  案例:教授《文件及其保存》時,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压缩资源,包括导学案和网页中不同信息的下载方式的帮助视频,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四、成果汇报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以及他们在其间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上要开展成果汇报。
  小组成果汇报。以小组(4人左右)为单位展开一轮成果汇报,小组成员分享各自的作品及作品设计过程与意图,筛选出小组优胜作品参与班级评比。
  班级成果汇报。各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参与优胜作品交流(代表基本上是作品的作者)。交流的内容包括作品设计意图、实现过程、本小组的交流协作过程、活动收获与不足等方面。交流的形式可以是演示、讲述、操作等。最后学生投票选出班级优胜作品。教师要制定评价标准作为学生投票的依据,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公正公平的评价。
  五、评价反思策略
  1.学习档案袋
  每节课完成任务实践后要求学生完成学习档案袋中的“成长日记”和“劳动契约”,上传学习档案袋。通过学习档案袋的管理,学生逐步养成反思与总结的习惯,这样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其自身发展。教师通过查阅学生学习档案袋,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这样有助于教师展开个别指导,提高教学效率。
  2.小组评价
  教师引导各小组讨论设计过程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评价。学生对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交流、分工、进度安排等作出评价,对小组合作的成功与不足进行交流。小组评价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能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也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自我评价和反思
  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后展开积极的自我评价和反思,吸取其他同学、小组的好的经验和技术,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在下次学习活动中有好的发展。自我反省,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改正问题,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搜集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它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息息相关,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是博大而精深的。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有发展的眼光,不断寻求适合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新的教学策略,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下)[A].电化教育研究,2001.
  [2]章剑卫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2001(08).
  [3]陈时见,刘继平.多媒体与网络背景现代教学[J].教育研究,2001(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53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