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法的若干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课堂导入是课前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教学素养,优质的课堂导入是高质量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够优化课堂设计,提升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5-0046-02
顾名思义,课堂导入是课程教学的导入环节,是教学活动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之一,能够简明扼要地反映课堂的新知内容。恰到好处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衔接新旧知识点,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信息化教学时代,课堂导入还能够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综上,课堂导入是当今我国中学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在此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从教学需求本身出发,探索符合学生学习特征的课堂导入方法,让学生在愉悦有趣的课堂导入环节中走进新知的海洋。
一、课堂导入方法设计原则
1.合理配置时间原则
初中数学每节课的时间仅仅为45分钟,因此课堂导入的时间相对有限,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完成良好的课堂导入有一定难度。因而,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设计时,务必合理把握课堂导入时间,否则将会造成本末倒置的状况。当教师进行课堂导入时,往往希望学生的回答都在自己的预期之中,但事实上,学生的思维具有发散性特征,如果任由学生自由讨论,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因此,教师应该控制学生讨论时间,不断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在学生讨论偏离预期内容时马上拉回话题,在课堂气氛消沉时予以积极引导,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思考。
2.激发学生兴趣原则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在中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举例而言,在教师讲述“韦达定理”及其相关内容时,可以通过导入名人故事的方式进行具体讲述:很久以前,法兰西与西班牙之间发生了一次战争,西班牙人通过发送密码情报的形式在法兰西境内传送重要的信息内容,在此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一位科学家利用数学知识破译了密码情报,使国家化险为夷。这就是著名科学家韦达的故事,以下即将要学习的内容“韦达定理”就是以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而来。通过该案例导入,学生既开阔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又能够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学习新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注重学生为本原则
在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去感悟人生的真谛。在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以教学任务链为核心去推进具体教学环节的展开,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小组讨论,发现并提出问题,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进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最终教学目标。
二、课堂导入方法的具体设计
1.开门见山法
研究表明,学生的注意力会在时间的推移中呈现出降低的趋势。所以在课堂开始时,采用开门见山的导入方法简明扼要地概述教学目标,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分散的不良状态,帮助学生明晰课堂的学习重点,迅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进而为后续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做好铺垫。
案例分析:在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开门见山法进行课堂导入的设计,直接导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而后引入“一元二次方程求解”的问题,讲述“直接开平方法”,引导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进行思考。开门见山导入法能够省去烦琐的铺垫,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保证学生在探讨新问题的时候,对所学的重难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
2.联系生活法
数学是与生活联系极其紧密的课程之一,教师在开展具体课堂教学时,务必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当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提升,与此同时,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进而才有可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
案例分析:以初中数学“正数与负数”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举“摄氏温度”的案例,加深学生对正负数内容的理解。由于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对正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与负数相关的内容所知甚少,所以教师可以举零上零下温度的例子,让学生通过生活中温度例子的举一反三,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认知,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复习温习法
初中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极强,不同的教学内容之间往往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讲述新知之前,可以找到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微妙联系。适当的旧知识引入能够帮助学生巩固以往学习的内容,巧妙利用复习温习法去展开新知内容的学习往往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这对后期教学工作的具体展开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案例分析:在初中数学几何相关内容的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先引入“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等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之后扩展到矩形及正方形知识内容的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深入浅出,由普遍向特殊推进,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在“菱形”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温习平行四边形的内容,而后将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边、对角等特点扩展到菱形的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对以往知识内容进行复习,同时又能够对新知识内容有所领悟。
4.设置悬念法
如果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那么设置悬念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方式。为了有效提升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巧妙利用设置悬念的方法,设计出一个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将悬念的设置及解开过程与教学具体过程的推进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新知学习。
案例分析: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设置“切割玻璃”的问题,在该问题中,假设一个学生先切割了一块形状为三角形的玻璃,那么另一个学生应该怎样才能够截出完全一样的玻璃?针对该问题,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先自由讨论,让其针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而后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教学重难点内容。这样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
课堂教学导入不仅仅是一门技能,更是一门艺术,它直接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具体而言,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导入有很多种方法,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任何课堂导入方法都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灵活运用。总而言之,恰当的、精彩的课堂导入如同一幅导游图,能够帮助学生耗费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任其飞.浅谈初中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0):91.
[2] 韩晓雪. 初中数学概念课导入方法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 斯 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30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