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共创.共生.共享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月琴
在“对话原理”“有效教学”等新理念深入课堂的今天,互动教学已成为时尚。然而课堂中也折射出另一种倾向:“对话”变成“问答”,“满堂灌”转向“满堂问”,“是吗”“好吗”等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貌合神离”的初级互动对学生的发展起不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对数学课堂如何促进有效互动进行了研究。
一、情感共融策略
情感共融指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情感和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密切交融在一起,彼此相互影响、交流、承领,形成情感回路。
促进课堂情感共融的主要方法有: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情感共融的基础
事实证明,和谐与协调的师生关系,会使课堂上出现轻松愉快的气氛,学生情绪好,反应敏捷,思维活跃,从而调动教学双边的积极性,提高效率。
(1)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与学生拉近心理距离,使学生不再“仰视”教师,并以积极的心态接纳老师。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师生彼此敞开心灵、沟通接纳、吸收包容、互动分享。
(2)满足学生交往需要。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师生、生生间的频繁交往活动,这种广泛交往与联系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发挥的前提,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在教学时应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建立倾听、思考和表达的课堂礼仪――情感共融的保证
传统课堂常规虽然有益班级授课的正常运作,但以牺牲学生主动积极的意识和自由开放的个性为代价。为此,我们废“规范”为“礼仪”,确立以“课堂礼仪”来引导学生课堂行为的理念。
(1)善于倾听的礼仪。①耐心,不随便插嘴;②思考,吸收有效成分,指出不足之处。
(2)勤于思考的礼仪。①静心,独立思考;②虚心,请求帮助;③潜心,经常问问自己: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3)乐于表达的礼仪。①找到合适的时机,说出自己的想法;②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③声音响亮,条理清楚。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始终存在着,如果不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引导,会导致学生知、情、意的解构,真、善、美的分裂,师生彼此疏远,课堂互动失去情感动力,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二、内容共创策略
“内容共创”指在学习材料处理上师生能共同创造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它包括预设材料的共创和生成材料的共创。
1.预设材料的共创策略:设立“信息发布台”,让材料贴近生活
“信息发布台”搜集和记录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有关数学的情境及数据。教师也要不定期地将一些数据或材料公布在上面。到期中或期末评比一下哪些学生发布的信息最多、最有质量。学生对这小小的“信息发布台”表现出极高兴趣,他们通过“信息发布台”,不但培养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也为课堂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探究材料。
而且这个“信息发布台”成为师生有效互动的天地:教师从学生提供的材料里寻找并选择那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素材,提炼成具有一定开放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材料,供学生探究。学生从老师或同学提供的材料里吸收了营养、开阔了视野、激活了知识,真正体现了学习内容的互动。
2.动态生成材料的共创策略:教师捕捉生成性资源,让材料动态生成
教师除师生共同预设材料外,更多的是要关注课堂生成过程中的材料共创。生成材料由学生提供,教师捕捉活用,它可以是师生互动中学生提供的材料、学生思维的成果、学生开展实验操作获得的结果或结论等。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度动态过程,在过程中生成的种种信息,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这个资源的重要提供者,捕捉住过程资源,根据学生真实需要随时调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
三、意义共生策略
意义共生指在动态生成性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全过程,在体验过程与方法中,生成对知识意义的理解,生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并使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发展。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如果教师能使知识与学生间产生意义关系,即意义生成,那便是师生有效互动的本质体现。教师如何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意义,重点做到如下几点。
1.预设情境开放的导入,引发资源生成,激发意义生成
“开放的导入”是把原来的“复习铺垫”转变为向全体学生提出真实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通过“开放的导入”使学生的各种基础性资源生成得以实现,不同学生生成的基础性资源为有效互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教学《相遇问题》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有一天,张华放学回家,发现无意间将同桌的作业本带回了家,她赶紧给李诚打电话,两人在电话中商量了一会儿,如果步行的话,有几种办法可以让张华把作业本还给李诚呢?同学们你能帮助他们想出几种办法呢?”这个导入非常开放,引发学生资源生成:(1)张华把作业本送到李诚家;(2)李诚到张华家取走;(3)两人都走,在路上把书还给对方。学生生成的三种送书方法为下面的探索提供了很好资源。
2.捕捉设计“有效问题”,引导深度思考,促进意义生成
思考量大、挑战性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在实际教学时,有些问题是可以预设的,有些是在学生解决问题时产生的。当新问题不一定有质量时,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有效问题”进行适当取舍,促进师生间有意义讨论;当学生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上徘徊不前时,需要教师设计“有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使意义生成。如《相遇问题》,当学生生发出三种还书方法时,教师可捕捉住第三种方法:两人都走,在路上把书还给对方。然后设计这样的问题:两人合作走完这一段路,谁能想出一种最好的方法,使所用时间最短。这个问题的引导,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通过讨论、表演观看后自然生成相遇问题的特征:两人走的路程和=两家的距离。
3.判断调整生成性资源,多元多向互动,促使意义升华
在学生生成基础性资源中,既有学生正确的答案、精彩的见解和独特的解题思路,也有学生的错误想法和答案。教师要善于判断调整这些生成性资源,增加学生问、教师答等多元多向的互动,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1)巧用学生疑问,提供质疑机会,由单向互动走向多向互动。如,某教师在教学“三角形按角分类”时,有一个学生提出:“老师,如果直角和钝角都在同一个三角形里叫做什么三角形呢?”这个“节外生枝”的问题,使课堂顿时热闹起来,于是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质疑:有没有可能直角和钝角都在同一个三角形呢?同学们通过摆小棒、讨论、交流,明白了在同一个三角形里不可能既存在着直角,又存在着钝角,从而生发出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这个概念。教师在课堂中巧用学生疑问这一生成资源,形成了本节课的高潮。
(2)妙用学生错误,铺设“互辩”的平台,从单线互动走向多元互动。课堂教学应当允许学生犯错,错误也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合理开发错误资源,给学生“识错”“思错”“纠错”的机会,才能化“错”为“对”,激活教学,引领成功。而妙用学生错误的最好方式是让学生“互辩”。“互辩”能让学生共同参与、交流信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如在判断“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时,学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正方说:“三角形有三条边,它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吗?”反方说:“光由三条线段组成是不对的,如果这三条线段不是封闭的呢?”一边说,一边还到黑板上画了几个图形让正方来分辨。就这样,同学们在“互辩”中加深了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
四、成功共享策略
成功共享指在动态生成性的课堂中,通过师生自我评价和过程评价,达到有效互动的最优化效果。它不仅促进了学生发展,而且也促进了教师发展。
1.“优点银行”――学生成功的摇篮
“优点银行”是一本崭新的练习本,封面由学生仿照银行存折特点自行设计,方式是“把自己的优点存起来”,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最有创见的解法、最精彩的发言、最满意的作业,还有上课积极思考、善于倾听、乐于表达所获的表扬及帮助同学共同进步等。优点“入库”,得经过教师审核。优点以自存为主,教师或同学发现了你的优点,可以帮助存起来。这样,学生又学会了肯定别人的长处。到学期结束时,举办“优点银行成果展览会”,然后分层次评出“最佳十家优点银行”,通过“优点银行”,同学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下面就我们实验班中的一个案例,说说我们是如何发挥优点银行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发展的。
李忠是班上一个特殊的孩子:妈妈抛弃了他,爸爸娶了后妈不管他,住在姑妈家,姑妈不管他的学习。他给我的印象是:不爱学习,老师表扬他也提不起精神来,成绩通常只能得“D”。一天,我给同学们发下一本“优点银行”记录本。我对他们说:“你们可以把自己的优点存起来。”我看了一下,全班同学都很有兴趣地把自己的事记下来,只有他坐在那儿一动不动。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写呢?”他说:“没什么高兴的事。”第二天,碰巧他回答了很简单的问题,我趁机表扬了他。又过了一天,同学们在记录自己的优点时,他还是没有动手,我提醒他:“李忠,昨天,陈老师不是表扬了你吗?你可以写下来呀。”他才想起,写下:“昨天我回答了问题,老师表扬了我。”渐渐地,他的兴趣来了,作业完成的次数也多了,上课举手也次数多了,因此我表扬机会也多了,他记录的内容也就更充实了。有一次,我要求同学们用“萝卜和小棒”做一个长方体的模型,他做得特别精致,我把他的作品展览了出来,他开心地笑了。期终测评时,他竟得了一个“B”。
2.“反思集”――教师成长的平台
为了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教师可以为自己设置一个“反思集”,里面记录自己教学生涯中比较成功的一些课、失败的一些课及对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等。
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自我反思,并及时将成功经验、不足原因和学生情况记录在反思集上。
在成功共享里,学生通过自我批评、互评、师评,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进步。教师也通过反思,不断成长着,师生实现共同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形成能促成师生情感交融,发展和谐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和提升学生思维水平,能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智慧。它影响师生在课堂中的生命质量。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共融、共创、共生、共享,引导学生“互动”出“创新的精神”,“互动”出“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吴亚萍.论小学数学教学的互动生成(一).小学数学教师,2005(10).
[2]扬承军.挖掘数学课堂互动深度的实践与思考.福建教育,2005(8).
(作者单位 浙江省诸暨市店口一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897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