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从问题开始。作为课堂提问,它是组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的主要手段。科学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课堂的效率。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这表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但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某一教学内容,教师虽然在一堂课中也提出许多问题,但却忽视了提问的策略,即在提问时对提什么问题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提问才有效等不太关注,常常使提出的问题过于抽象化、书面化、形式化,以至于不能很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做一些探讨。
   一.有效提问的涵义
   有效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过程,这种心理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二.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
   首先,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其次,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再次,解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最后,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三.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1、要抓住提问的时机
   提问要选准时机,启于愤悱之际,问在矛盾之时。若不论时机,不辨对象,随时发问,是难以取得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的。高质量的提问,只有在关键时刻提出,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顿悟。在什么时候提问,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需要而定,要在对学生、对教材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来定。只有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学一篇课文,一般要经历揭示课题、初读感知、精读理解、拓展延伸四个环节,每个教学环节都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在提问时,不仅要在微观上考虑问点是否优化,问法是否艺术,而且要从宏观上总览全文,使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处于最恰当的时机。例如,在学习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把握了该文的思想内容“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后,我又设计问题:作者与柳宗元都是被贬谪的官员,柳宗元也曾在《小石潭记》中抒写寄情山水的情怀,也有“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的写“乐”之句。但《醉翁亭记》的“乐”与《小石潭记》的“乐”是否一样?契合时机的问题设计,触动了学生的兴趣点、情感点,因而学生们说得兴味盎然,此文的难点也在这一刻自然地得到突破。所以说,“抓住时机,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2、语言表达要简明扼要
   课堂提问表述要简明易懂,避免复杂的句子结构,以免让学生在理解问题上浪费时间。问题尽量一遍到位,不复述,以免养成学生不注意教师发问的坏习惯。例如,我在教《蔚蓝的王国》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梦中之人?描绘了哪些梦中之景?表达了怎样的梦中之情?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 梦中之人,“我”、伙伴、她;梦中之景,海洋、小船、花、鸟、仙岛……梦中之情,热爱蔚蓝、光明、青春、幸福……之情。作者写了“我”和伙伴们在美丽神奇的大海上自由、快乐地遨游,表达了对光明、青春、自由、幸福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通过几个简明易懂的问题,让学生轻松地把握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3、注重提问方式,体现问答的多样性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考,使学生通过交流与探索,提升和生成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时注重提问方式的多样性。常见的一些提问方式有:故设悬念式提问(用悬念来刺激学生求知欲);检查式提问(检查提问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引导式提问(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是关键);层递式提问(让问题由浅入深实现层递);开放式提问(提问要具有开放性);还有架起桥梁式提问(复习式提问);联想式提问(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等等。教师应在合适的时候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例如,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学生疏通了文意,理解了故事内容,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此时我故意提问:“愚公到底是无能的,因为两座大山结果是被神灵移走的。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我故意曲解教材,把认知的盲点摆在学生的前面,于无疑处生疑。学生各抒己见,否定了愚公的“无能”,认为故事的美好结局体现了远古时代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和人定胜天的思想,也说明像愚公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不怕困难,坚持奋斗的精神感动了天神。这样的提问方式,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4、营造提问氛围,创造和谐课堂秩序
   教师提出问题时,要和颜悦色,启发引导要耐心细致,交换看法要以诚相待,使学生在自然而和谐的探索中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反之,教师板着面孔提问,如审判,似逼供,使师生处于紧张对持状态。这样再好的提问,也不能收到好的效果。那些善于提问的教师,教得轻松,也使学生学得愉快,整个课堂自然也就显得生动、活泼、和谐。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要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内容、方法、途径,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从而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杨加萍,教师,现居江苏扬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079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