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族音乐的发展与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我国民族音乐历史源远流长,萌发于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是传统文化作用下的产物。我国民族音乐难题是由于现代化快速发展进程中的传统文化融合、交互以及受到外来文化影响而产生的文化变异现象。民族音乐的创作要有特定的民俗环境,不仅要满足历史性的生存需要,还应兼顾环境因素及民俗的适应状况。
  【关键词】民族音乐 状况 发展 创新
  一、我国民族音乐现状
  我国民族音乐包含丰富的类别,主要有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以及宗教音乐等。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外来的音乐如洪流般涌入国内,严重削弱了我国民族音乐地位,导致民族音乐出现较浓厚的媚外思想,总的来说,遇到了一系列难题,比如民歌的传唱变少,宫廷音乐的演奏基本消失、地方戏曲的反响淡漠、宗教音乐以及民间器乐后继无人、说唱传统效应不佳等。
  然而,时间的推移导致社会的变迁和生活环境的改变,这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民俗与民族音乐的关系,民俗的改变会导致民间文化的改变,而民间文化将引导民族音乐的走向。总而言之,我们的民族音乐具有的原生态民族特色受到外来音乐强烈的冲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二、承载原生态民族色彩,探寻创新发展之路
  在世界的大融合、开放、持久发展的影响下,各类音乐如百花盛开。在面临着生存和延续的双重威胁下,我们应该静心去思考民族音乐的研究,以及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它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此外,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的思想呈现多元化,因此,对文化需求和审美情趣各方面需要做不同层次的深入研究,笔者认为应重点着手如下几个方面。
  (一)从“根”抓起,大力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提高全民族的音乐素养
  在如今大融合的趋势下,一些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态度淡漠,他们无视本土音乐,或沉迷于重金属的狂闹世界,或陶醉于细软无力的靡靡之音,狂热而盲目追随欧美流行音乐。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人们对于“根”的意识逐渐淡薄。这源自本土教育出现了根本性的疏漏,传统文化教育缺失严重。只有重视受众,特别是青少年,才能保证民族音乐的长久与继承。与此同时,在文艺发展方向上,我国文化艺术等相关部门要坚定不移坚持正确的立场,本着对青少年、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去进行生产,加大健康、积极、向上的优秀文艺作品传播力度,让积极向上的音乐歌曲充满校园、充满社会,潜移默化提高年轻人的爱国精神和道德品质。
  (二)中西合璧,做好民族音乐传承工作
  我国的民族音乐历经千年的深刻锤炼,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拥有民族鲜明的音乐特征。这说明我国民族音乐有潜力,有能够进行再建构的可持续活力。以开放性的姿态将音乐发展事业推向世界、与外部的世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保持旺盛生命力,使民族音乐传承下去。我们应站在时代最前沿,做到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本,把握审美维度,了解并吸收外来精华,再造民族音乐之魂,将现代化和民族性相结合的音乐道路走到底,将民族音乐推向新时代,创作出更好、更新的音乐形式。
  (三)深入大众,领悟音乐精髓,树立新时代音乐观
  音乐不仅记载了不同时期的人文背景,还反映着人们特定的精神面貌。人民群众是音乐创造的根本,理念发掘于生活。因此,广泛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把握时代精神是音乐人首先要做到的,此外还要感悟民族音乐的精髓,创造新的音乐风格,在丰富自己的内涵和文化后,敢于打破旧模式的束缚,在创作的过程中,重视“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并用新的创作观念去诠释要表现的内容,时刻关注与人类的生存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相关的各类题材,关注寻常百姓悲欢离合的故事以及他们生活的现状,海纳百川地去吸收异国音乐的精华,力争做到“古为今用、西为中用”。
  三、实施品牌战略,高唱时代主旋律
  民族音乐发展的一大方向就是实施精品战略,高唱时代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创作。我们要提倡不同风格和形式的音乐作品出现,促进不同学派与观点的自由切磋和探讨,共同总结精华和共鸣。将民族音乐在精心的创编和打造下升华为品牌音乐,使它被纳入中华民族最具共鸣的审美取向中。例如,《荆山楚源》是湖北保康县推出的文化品牌,融入各类歌舞、戏曲等,充分体现音乐艺术的创新和发展的迹象。此作品灵活而巧妙地吸取端公舞、沮水巫音、薅草锣鼓等一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原生态”歌舞元素,集中反映了从荆山沮水之间生长出来的早期楚文化精髓,有非常鲜明的独特性、民族性、唯一性和地方性。
  近年来,各种音乐的形式繁多,传播更加广泛,要避免某些民族音乐的发掘者在面对保护并发展民族音乐的初衷问题上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造成文化价值的巨大损失。作为民族音乐人,必须打破只重视商业价值的圈套,去创作民族风味浓、艺术品位高、思想含量大的音乐,针对社会文化多需要、多层次的特点,创作具有时代审美价值和精神的作品。
  音乐事业若想在世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进步发展,必要条件就是去努力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音乐人才队伍,音乐人才队伍是音乐整体事业的新鲜血液和重要开拓者,音乐人才队伍的优秀与否、凝聚力和创新能力等因素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加强民族音乐人才队伍的建设,不仅仅增加人才数量,还应注意提高质量和水平,提高和升华音乐工作者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质。作为音乐工作者,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就理应将“坚持优良的民族传统精神”和“发扬正确的创作动机”相融合。
  结语
  音乐给予人的不仅是感官上美的享受,更是心灵的陶冶。一部好的音乐作品,或赞美、或悲哀、或感叹,无论怎样的形式,它所诠释的必然是来源于生活中的一种感觉、情绪、现实、思想、精神。事实证明,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也必定走向大发展大融合的繁荣道路。任何民族都应秉持独特的音乐文化立场,在传承民族音乐优良传统、借鉴汲取外来音乐优秀的形式、技法等方面,应有着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态度,这样才能让民族音乐真正走上发展和振兴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宋祥瑞.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历史与问题——兼论当代的“接轨情结”与中国现代学术的性质及任务[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2).
  [2]沈恰.中国民族音乐学发展评介(1950—2000)[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1).
  [3]继增.亚太民族音乐学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在韩国水原举行[J].音乐研究,2000(1).
  作者单位:山东省曲阜市文化馆
  (责任编辑:曹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0737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