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阅读:新课改下的创新阅读要“有土栽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施永平

   摘要: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时下一些教师却误解或曲解了原意,一径去追求学生答案的“个性化”、“独辟蹊径”的感受、“热热闹闹”的课堂,认为这就是创新阅读的本来面目。笔者就曾无数次在课堂上领略……
  关键词:新课改;创新阅读;真实体验
  
   有位教师上《黄河的主人》一课时,在解决了“谁是黄河的主人”后,立刻将课堂的重点放在“艄公的精神可取吗?”这一问题上,以正方反方的形式来质疑艄公的精神,明显地歪曲了对文本主要内涵的解读。课堂表面上热闹非凡,学生回答也花样百出,实质上却抛弃了文本价值展开的所谓“思维拓展”。有位教师在《捞月亮》的课堂总结中,询问学生:你认为小猴子捞月亮好不好。一生答到:不好,因为水里的月亮是个影子,猴子不可能捞到,说明他不动脑筋。教师赞同了他。然后又一生说道:小猴子很勇敢,敢于自己动手去实践。教师随即又肯定了他。学生的感受是独辟蹊径、与众不同了,但是两种答案却南辕北辙,此时教师应充分把握文本、发挥主导者的职能,诚然,《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但这并不是说读者可以完全游离于文本作随意的解释,或者无视文本的规范以主观臆测代替艺术分析。因为《语文课程标准》在要求“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同时也明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所以,笔者认为新课改下的创新阅读要“有土栽培”。
  一、主导者给予真正的尊重
  创新阅读鼓励各抒己见,肯定奇思独解,但尊重并非意味着对学生“个性答案”的一味盲从。真正的尊重,是基于维护学生尊严基础之上的“严格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学生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所以学生想的是否正确,说的是否正确,这都是需要直面的,需要主导者――教师予以正面的回答,这不失为一种挫折教育,同时也更好地验证“栽培”的本质。如同刚才举的《捞月亮》一例中,二年级的学生没有多少辨别能力,而教师对正方反方答案的模糊处理,难道不是一种对孩子的伤害吗?因此,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不予评价,一味地“好,好,好”做起“好好先生”,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吗?当然不是!这样只会使得评价导向的正确性丧失!这样还会给孩子精神世界的提升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否定与纠正,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不尊重,也不意味着伤害了他。反之,对孩子作出的任何无关痛痒的迁就、低俗的认可和廉价的表扬,倒反而是一种伤害与不尊重。
  二、把握文本真正的价值取向
  “一千个《哈姆莱特》的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由于对文本的理解涉及到读者、时代、心境、情绪等多种因素,所以,作者的原意、文本的意义、读者的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差距因不同个体的解读而加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从《哈姆莱特》中读出“林黛玉”与“哈利波特”。所以,如何创造性地把握文本的意义,就成了创新阅读生根的一块“沃土”。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我们很少看到作为读者的老师与学生同作者做这样的“对话”,所以,曲解作者本意的误读在文本解读中比比皆是!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小问题不断,大问题成串,没有个性化阅读的问答充盈课堂,从根本上对学生对文本的创新阅读造成了损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败笔!由于读不到位,学生无法整体感知文本,有些老师甚至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文中寻美点、找美句,把阅读教学曲解成一种寻章摘句的工作!还有的老师追求表面的排场与热闹、喧嚣与沸腾,搞形式、闹花架子。仍如刚才《捞月亮》一例中,若教师真切把握了文本的价值取向,便不会“墙头草,两面倒”了。
  三、重视学生的真实体验
  语文课程是师生的生命和灵魂的一面镜子,师生都可以在“课程”这面镜子里“影镜自我”、认识自我、成长自我。创新阅读的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确信学生主体地位,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生态环境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叩开学生的心扉,使语文课程拥有一个绿色的课堂、一个温情的课堂、一个声明律动的课堂,努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生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关怀小学生的语文生命,关注小学生的语文生活,关心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让儿童的语文生命自由成长。给孩子一个空间,共同创造和谐的语文生活。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语文课程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如阅读《军神》一文时,我让学生围绕“怎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神’”这一主题,通过刘伯承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沃克医生的神态、语言进行深入体味,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与文中的主人公“对话”,在对主人公的品质肃然起敬的同时,产生心灵的共鸣。创新的探究式阅读更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在有争议的问题上进行有创见的思维,培养他们多元的思维能力。在创新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开启者。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具有灵性的人,其灵魂所需要的不是被“塑造”,而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教师的责任就是创造优越的条件,促进其被“唤醒”、“激发”和“升华”;教师不但肩负着“唤醒”的任务,而且更要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创新阅读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生命的过程。
  创新阅读要想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课文情境,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这也是创新阅读的一块“沃土”。
  在创新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正确主导是“栽培”;学生的真实体验与文本的价值取向是一片“沃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6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