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在影像表现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宙 宋慧
摘要:节奏是影视艺术运动特质的基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通过加工方法,艺术作品中反映出的在一定时间流程和空间范围中的运动变化,这些变化作为影像作品表现中的节奏变化,承接着影响作品编制者与受众情感沟通的纽带作用。
关键词:影视节奏;影像;作用
节奏是影视艺术运动特质的基础,节奏最先是作为音乐艺术的专用词语出现在艺术范畴中的,指在时间的流程中,交替出现的有一定律动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理解这一解释是不能离开艺术创作者反映客观世界的内涵这一前提和艺术现象不能等同于物理机械现象这一事实的。作为影视艺术的节奏,我们就有了这样的解释:艺术家(由于客观外界的引发或触发)的思想感情通过加工方法(文字的、机械的、化学的或其他的方法,产生出声、光、色、线条及人体、物体的运动变化),在艺术作品中反映出的在一定时间流程和空间范围中运动变化,有一定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作为标记的人的思想感情。它是人的情绪情感脉搏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非纯速率快慢或幅度大小强弱的机械记录。
一、影视节奏的特点
1、节奏是由物质因素和情感因素组成的运动的发展
情随物迁感悟而动。人高兴时,心率加快,手舞足蹈,神情活泼,而人在悲哀时则情绪低落,行动迟缓,盛情麻木,表现为节奏,他们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亚里士多德说过:“这是因为节奏与乐调是些运动,而人的动作也是些运动”。人体既有生理机能,又有心理机能。朱光潜说过:“节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它是内心生活(思想和情趣)的传达媒介。”心理机能是在生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节奏既要与胜利机能适应,又不能仅仅停留在生理学水平上。现在艺术世界的潮流都趋于内向,着力于心灵世界的挖掘,而节奏正式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部作品的节奏往往与镜头的长短、镜头的内涵、声音的韵律、色彩、影调的变化、变焦距、变速等特技摄影的运用有关。一般情况下,镜头长,节奏就平缓:镜头短,节奏就急促。镜头过长,节奏容易显得拖拉:镜头过多,过短,会影响作品的平稳,显得跳动频率繁,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2、影视艺术的节奏是情节发展的脉搏,这种艺术的脉搏跳动的伸缩性和速度构成了整部作品的节奏总谱
情感是艺术的基本特征,因为任何艺术都需要抒情,因此,情感起伏是艺术节奏的实质。普多金就认为:“节奏是从抒情方面来感动观众的手段。导演使用这种节奏的目的,或者是为了刺激观众,或者是为了平息观众情绪。”同时,现实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急剧变化,必然反映到影视之中来。现代的影视艺术节奏不想过去那么平缓和拖拉,时空转换频繁了,画面的“张力”也扩大了,信息的可容量增加了。但在节奏问题上,既要适应生活节奏变快的需要,还要考虑到由传统文化模塑出来的欣赏习惯。影视艺术节奏贵在掌握分寸,自然流畅。
二、影视节奏的作用
影视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段(因素)与人的各种情感情绪在强度上,都能够找到对等的关系,而这种节奏则贯穿于每一部作品的始终。影视艺术的各种表现因素与节奏存在的对等关系,使节奏在影视艺术中成了联系沟通的纽带,其主要作用及表现形式如下:
1、人物的动作、语言的节奏
人的内心情感必然在人的言行节律上,有直接外化的表现。影视艺术表现人的活动和情感,即便是在以动、植物为主角的作品中,它们的活动和情感也常是人格化的。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不通强度的节奏,揭示出不同的情感,是影视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
2、画面构图节奏
画面构图在影视艺术中分为静态画面构成和动态画面构成两种。静态画面构成是建立在已有的情感情绪的基础上的,所以,往往显示着潜在(内在)的节奏,即使静态画面出现在作品的开头,也会因为片名的暗示及内在涵义的因素,而唤起人们某种情绪上的感应。动态画面中不同程度的事物的运动所激起的相应强度情绪的效应,无疑比静态画面更积极,更直接,编导们也因影视艺术的运动特性,更多地加以采用。
3、摄影机的推、拉、摇、移运动所产生的节奏在揭示人物情感情绪中的特殊功用
摄影机运动,包括多角度、多方位试点的推、拉、摇、移等各种方式。角度、方位的变异,大大扩展了观众的视野,而摄影机不同方式、强度的运动规律,则为多方面、多层次表现人物的情感情绪提供了可能,摄影机运动戒律的功用在于:使观众在同编导、剧中人物一样的运动中,同样地观察角度下,去感受周围的事物,在主客观合一的状态中,由感知而使情绪更贴近编导、剧中人物的情感本身,融心其中,亲历其境。
4、蒙太奇节奏
表现人物一定情感情绪强度的蒙太奇节奏,在纵向上是为一组一定长度的镜头所进行的量的积累、对比和组合。不同景别、长度的镜头,各自的及两者之间的各种配合、对抗、协调、积累的种种形式,直接决定着蒙太奇节奏的强度层次――人的相应情感情绪的强度层次。
5、色彩、光亮与影调节奏
一切物体都具有某种颜色,我们的视觉就是一种对颜色的辨别感觉。颜色具有光波,不同颜色的光波长度不同,作用于人的视觉的强度也不同,因而所能够唤起人的感知兴奋的强度也不相同。现代影视艺术充分利用了这一科学原理,通过色彩、光亮与影调的协调转换,造就出种种节奏,以唤起观众的感知兴奋和共鸣。
6、变速摄影的节奏
作为影视艺术特技的变速摄影也和蒙太奇一样,能够强化人物情感情绪的表现――它可以完全按照人的主观意志的需要,加快或放慢客观的运动节奏,是客观的节奏成为人物情感不同强度戒律的对应物。按照速率快慢与情绪强弱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人物动作的正常速率在作品被异常地加快时,往往给人一种紧张。诙谐、戏谑的感觉,反之,当被异常延缓时,则给人一种颂扬、赞赏、轻快等强度层次低弱得多的感觉。
7、自然音响的节奏
声音的介入,为影视艺术的发展带来了质的变化,观众对影视艺术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感知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声音对听觉作用的效果,要甚于颜色对视觉作用的效果。在正常情况下,声音刺激要比颜色刺激对人的感觉的作用强度大得多;声音可感知的层次强度也较光与色的可感知层次的强度大得多。
三、结论
影视艺术不仅具备一般技术表现时空的本领,使自身在表现人的情感脉动的可知性、真切性、准确性和丰富性上,超过了其他的艺术门类。影视作品中,处于运动状态的各种表现因素都是艺术家所赋予的特定的情感节奏脉络的表现,固然节奏是影视艺术运动特质的基础,节奏是影像作品中编制人员向受众传达特定镜头情感发展的工具,也是受众理解影像作品思想启迪的主要手段和纽带。
参考文献:
[1] 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3.
[2] 李恒基,杨远婴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3] 赵宁宁,第五代电影的“新”现实主义,电影艺术,200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68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