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增强学生语感 培养语文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生活之树常青,而理论则往往是灰色的。”我想再也没有比用实际言语与语言知识之间的对比能够更为典型而生动地说明这句格言的例子了。言语之树常青,而言语理论则绝对是灰色的。要想运用语言知识来指导一个人的读、写、听、说等言语活动,只是一些人的幻觉而已。完全有理由断言:任何一个人,包括最伟大的语言学家在内,都不是也不可能依凭词语的理性范畴和语法规则来理解和生成言语。任何一个人的实际语言能力,绝不可能主要由他在学校里或从书本上学得的语言知识转化而来。据此,我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言语实践,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语感的训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提高了成绩,何乐而不为?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陈景润一生致力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就是源于他的中学数学老师的一番话:“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就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冠上的明珠。”老师的话点燃了陈景润头脑中的火花,使他毕生为之奋斗,在数学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些名人名言有力地证明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大家正是因为对所学学科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才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学好语文,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浓厚,求知欲就旺盛;求知欲旺盛,学习就专心致志,就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兴致就会更高涨。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有了兴趣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本身也就是培养学生语文意识,提升其语感的过程。因为要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就不能只拘泥于课本的框框条条,而是要跳出课堂开拓视野,感悟生活,这正符合了大语文教学观“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而学生课外知识的拓展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无疑对提升语感大有裨益,这是一个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积累语感的过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语感’。”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刚开学,由于要加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笔者仿照魏书生老师的做法设置了“点亮盏盏心灯”的专题,让学生每天轮流先在班级黑板的右上角写上一则格言。正如魏老师所说:“我觉得格言警句,像一盏心灯,倘在学生心灵中点燃,会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道路,朝着自己理想高峰攀登。”学生非常感兴趣,有的写得很精彩,“人生只有进取,满足就意味着死亡”;“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自暴自弃”;“吃苦是人类的第一财富”;“你经常和什么人一起,那么,你就是什么人”等等。接着,要求学生用一句格言、警句确立自己的“座右铭”。座右铭上写清: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并贴上照片;自己要追赶的本班同学的名字;针对自己思想弱点写一句送给这一弱点的格言;共三部分。第一部分内容起到“精神充电”作用,第二部分内容可以激发全班同学你追我赶的积极性,第三个部分更重要,是学生自我完善、实现第二个内容的最好办法。最后,笔者还开辟了“课前三分钟”栏目。在这个栏目里,我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分阶段设置一些专题,每个专题大概二个月左右,一学期两个专题,一学年三、四个专题。让学生事先做好准备,第二天上课前三分钟一位同学上台演讲自己所崇拜之人的事迹和自己的想法,每天轮流,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使学生天天受到“心灯”的照耀,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体验,提升了语感。在这个过程中不只是说说、讲讲而已,而是要求每位学生专门准备一个小本本,对别人的发言要记录,“九尺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语文学习就在于积累,反复揣摩。该栏目让学生深刻理解名人名言,甚至到后来使学生自己认为自己就是崇拜的那位名人,栏目的预期效果就达到了。全班完成第一个专题后,根据高中学生逻辑思维开始增强,议论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写议论文时存在很多问题:有的苦于没有材料,有时例子和论点不相吻合,更多是看问题肤浅,不深刻。笔者又设置了“惜时、勤奋、成功”等一系列专题,让学生收集这方面的典型材料三至五个,并加以连缀形成一段完整的话,第二天上课前三分钟上台演讲,出现问题教师当堂评点,效果也较好。通过一学年的实践,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而且当众表述也比开始有了很大进步,有的学生开始不敢上台发言,或胆子小、不大方、不自然。通过多次讲演这些同学也能谈吐自若,声情并茂了。一年下来学生的积累丰富,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课前激趣形式灵活多样,在开辟“课前三分钟”专栏的同时,还可指导学生课外读本的研读,背诵读本名篇、作读书札记、写读书心得,与课内学习相得益彰,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教学的广泛性特点还决定了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大课堂原则。“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努力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立体式生活化的语文学习的环境。教室里,布置了多种园地:文章荟萃园,由教师向同学提供报刊佳作,供课间休息时阅读;今日焦点栏,由教师或学生把当天发生的国内外大事抄录在上面,拓展学生的视野;习作欣赏园,不定期张贴同学的优秀作文;书法展览园地,检阅练字成绩,促进练字活动开展。
  当然,笔者还注意把语文教学活动和学生社会交往活动结合起来,高一新生进校以后,要求大家以《寄自新学校的信》为题写作文,并寄出去;开展练字活动后,要求同学人人准备五百字以上的优秀练字习作,寄给父母师长或校外友人,并且附上自己的一封短信,说明情况。平时教师也努力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开放型的大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师生情感融洽,语文教师要在班集体建设中充当一个主要角色,经常深入班级,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得到教育对象的认可。比如文体活动,游览活动等,都是师生建立感情的极好机会,不宜错过。高一同学进校后,笔者在短期内迅速建立好《师生友好交往手册》,每人一页纸,贴上照片,写上自己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理想追求等话语。接着,与同学进行个别交谈,一下子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正如叶圣陶先生云:“教也多术矣,”不管采用怎样的方法,目的都是使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感兴趣。丰富他们的语感积累,为课内教学做铺垫,达到学生快乐地学,老师快乐地教的“双乐”学习路子,以寓教于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77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