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品设计课程体验式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文章从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入手,提出以体验式教学来弥补产品设计课程中学生缺失的产品实际体验,分别从产品实物辅助设计理论教学和情境体验辅助设计实践教学入手,以此强化学生的设计感性认知,完善学生的设计需求理解,从而完成完整的产品设计知识建构。
  关键词:产品设计 体验式教学 实物辅助 情境体验 知识建构
  体验式教学源自体验式学习,是指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真实的情境体验,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获得直观和感性认识,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形式。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现代教学理论已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日常的教学活动不再是一味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教师如何去传授知识,而是需要去考虑如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完成知识建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创新,完成知识结构体系的延伸。
  工业设计诸多课程尤其需要强调体验式教学,因为工业设计的重点不是设计了什么,而是针对人在生存与发展进程中产生的种种需求,设计满足了什么;其本质是为了创造更合理的生活方式,全面提升人的生存质量。换言之,工业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教育即生活”,因此,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应把所要传授的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中孤立出来作为直接追求的对象,而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强调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中介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教材内容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矛盾。因此,作为工业设计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产品设计课程,迫切需要引入体验式教学,以此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完成知识和能力的复合。
  
  一、产品设计课程现状
  产品设计课程一般由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概念设计、产品专题设计、产品创新设计等侧重点各不相同的课程组成,通过分层次、分阶段、由浅入深的知识导入以及设计课题的实践训练,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产品设计的内涵及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设计规律,启发学生以设计的眼光观察事物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的思维习性、综合创新与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踏踏实实的良好设计习惯。一般的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中,课程前期以理论讲授为主,包括总体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课题相关背景等,课程后期则以学生设计实践训练为主,学生以教师所讲授的理论为依据,展开课程设计练习。通常产品设计课程的设计课题,会以小家电产品、消费电子类产品以及日常用品的设计训练为主,强调人、产品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结合产品形态把握、创新思维方法、设计表现等课程内容,完整地经历产品设计的整个流程。
  然而在很多产品设计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对产品尤其是小家电产品的概念是模糊的,他们仅仅知道有冰箱、电饭煲、微波炉之类的产品存在,但在日常生活中却从未真正使用过,因而对这些产品的使用方法、使用特性以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一问三不知,严重缺乏日常生活经验,所以在开始课程作业时一筹莫展、无从下手,因为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领域,这就使得最终的作业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尤其是到了概念设计、产品创新设计等知识库存更多、能力要求更高、设计更深入的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时,需要学生综合考虑设计、技术与人文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在对现有产品充分分析以及良好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生活方式、未来的产品做出相应的前瞻、探讨和设计。此外,学生作业质量跌落的主要原因还在于设计积累、生活经验不够,对产品的使用体验不足,故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分析和前瞻。
  这值得教师重视,教师需要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去弥补学生在这方面的缺失,引入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对产品的使用、功能及其细节的设计有明确的亲身体验和直观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个产品的设计意图和因设计带来的使用感受。
  
  二、体验式教学在产品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产品设计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本质是亲历、实践,接受产品使用过程中直接的操作刺激,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形成从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我们将产品设计课程教学分成理论教学和设计实践两个阶段,分别在每个阶段引入相应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形成完整的体验式教学链,依次完成学生知识的建构。
  1.以产品实物辅助设计理论教学,强化学生的设计感性认知
  设计理论是每一门产品设计课程都会涉及的内容,一般都会在课程导入的同时就直接开始相关的理论授课,并以此来指导学生的设计实践。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讲授的理论是否能与后续的实践紧密相联、能否充分调动起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参与兴趣将直接影响到该课程的最终教学质量。故而,这一部分教学关键在于如何在课程导入以及理论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改变理论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
  笔者尝试并比较过多次,在课程导入时以产品实物来替代产品图片,效果有着明显的不同。图片固然能给学生一定的视觉刺激和感官认识,缓解纯理论讲述带来的枯燥,使学生能将图片中所展示的产品和相应的设计理念、设计理论联系在一起思考,但这同样也需要学生有足够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将二维的图片通过想象进行三维实物还原。而这时学生的接受力会受自身的空间想象力限制,理解和认识上就会造成缺失,而且图片也无法在学生中引起足够的共鸣,学生盯着投影屏上的图片甚至会莫衷一是。产品实物则不一样,每一次笔者将准备好的产品放在学生眼前进行多角度展示授课,学生通常都会有很大的兴趣一探究竟,很多在学生想象中无法注意到的产品细节也因为有实物而一览无余,极大地完善了产品的认知。同时,因产品设计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特殊性,除教师自己准备的产品实物外,我们还可以当场选择学生自己手边的产品,例如手机、MP3、笔记本电脑等作为授课的范例进行讲授,学生对此更能感同身受,体验感更强。因此,由传统的图片辅助讲授,转为“产品图片+产品实物”体验式教学,学生能多视角感知产品、触碰产品,其对设计的理解和认知也变得更为直观和直接,减少了三维实物还原想象的过程,同样也极大地提高了对设计内容理解与设计信息接受的效率。
  2.以情境体验辅助设计实践教学,完善学生的设计需求理解
  设计实践教学同样也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市场调研和命题实训。在这两部分教学中都需要引入情境体验环节,来完善学生对设计需求的理解。
  市场调研中很重要的部分内容为用户研究。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在追求产品的功能和价格的同时,开始更多地关注产品所提供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学生在做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将注意力由产品功能、形态、材质等要素扩展到产品的用户体验、产品与用户的互动、产品对用户生活形态的影响等方面,换言之,用户研究的深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设计的成败。这一部分的分析调查以往常常会成为学生的短板,学生习惯于从网络、书籍中去搜集相关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一些字面上的分析,这就容易纸上谈兵,因为学生始终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在对待这些信息,缺乏代入感。而一个优秀设计的诞生,需要设计师不仅仅是从设计师的视角看问题,更多地需要从使用者的视角来体会设计。
  故而,在引导学生做用户研究时,教师需要强调情境体验,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远离网络,进入大卖场,甚至用户工作、生活的地方现场观察,和用户讨论他们的行为模式并实际体验用户的感受,完成大量的关于用户的原始数据、资料的积累,从使用者的角度来分析产品。学生往往会因此获得意外的发现,能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在此情境中发生的事,避免抽象化地理解用户以及未经用户验证的片面假设,对设计需求的理解从而变得更完善。
  而在命题实训中的情境体验则强调的是课程设计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将命题产品带入课堂,交给学生进行完整的产品使用流程体验,真实地去感受作为使用者对产品的需求,并对使用过程进行视频、照片等拍摄记录,详细地记录并进行流程分析说明,从中感受该产品在使用方式、功能设置以及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利弊,寻找设计的切入点,进而做出明确的设计改良或者创新方案。这个过程的引入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以往学生面对命题闭门造车、想当然纸上谈兵的状况,从对使用过程的道听途说变成实际的操作演练。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做设计时更有针对性,使其最终的设计作品言之有物、设计方向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也能切实发现并解决产品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以实际的产品使用、产品现场认知分析等手段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积极性,学生心理上也会有一种对设计、产品的积极掌控感,这可以极大地激发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增强教学的互动性,进而逐渐形成主动式的学习氛围,潜移默化中也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产品设计课程中引入体验式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从事相关实践操作活动,建立感性认识,既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更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学生亲身体验产品使用,亲手进行实物操作,使其对产品的设计与功能有完整的认知,学生的视角由旁观的设计者转为产品的使用者,其所设计的产品也将更贴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产品设计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也将更容易达成。
  参考文献:
  [1]卢艺舟,华梅立.工业设计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利昂・G・希夫曼,等.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何克抗.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5).
  [4]赵祥麟,王承绪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责任编辑:曹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80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