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树荣
史料教学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形式的材料作为教学的素材,让史料成为学生认识历史事实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特别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活动。史料作为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教学中地位日益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史料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催生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学生不会对自己不喜欢的科目投入感情,也就不能在这门科目上获得理想的成绩。为了改变传统历史教学方法单一,历史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的现状,以尽快适应新一轮课改,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必须在平常的历史教学中大量使用史料,以增强历史课的直观性和吸引力。如在《隋朝的统一和建设》一课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大运河与隋关系的认识,我引用课后作业中的史料晚唐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中的句子:“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让学生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大运河的看法,结果学生各抒己见,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对本节内容的知识也掌握得较好。可见,兴趣能给学生以极大的推动力,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历史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极大的兴趣,这就需要在平常的教学中大量使用史料,让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史料成为激发兴趣的最好素材。
二、史料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领悟能力
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事实,因此,过去性是历史知识最为显著的特点。其历史人物和事件不可能再现,加之学生的年龄小,实际生活阅历浅,使得学生对历史事件及其本质的理解不深,因而对历史的领悟能力不强。通常情况下,学生仅仅是机械记忆教材中的已有结论和老师事先总结好的历史知识专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思维能力,影响其对历史知识的领悟。在历史教学中使用丰富的史料,能够形象生动地反映历史的原貌,起到了活化教材和拓宽学生视野的双重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又好又快地领悟历史,从而起到培养学生领悟能力和感知能力的作用。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教师对历史知识的整合,却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史料教学可以通过真实的文字信息引导学生较好地感知历史,使学生提高历史领悟力。
史料教学符合新课改的理论要求,它在实际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又通过教师巧妙地安排适当的历史资料,逐步引导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史料教学通过材料展现新情境,通过创设情境设立问题,通过探究合作的方式完成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营造积极思维的气氛。通过史料的补充和渲染,加强了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某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形成完整的认识,有效提升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悟力。
三、史料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历史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成为有健全人格的人,而不是成为记忆大量历史知识的机器,这已成为国内外史学界的共识。因此,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接触各式各样的历史文献,并从实际出发有选择性地向学生介绍关于同一历史事件的多种说法,让学生通过思考这些史料是何人何时在何背景下写的,并对历史事件进行探索研究,从而使不同的历史结论得到有机统一。学生通过学习有效克服了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的弊端,既深化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又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成就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原有的历史教学注重就事论事,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影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在史料教学中,可以将不同的史料用在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评价上,这会提高历史课教学的效率,起到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的积极作用。
四、史料教学对解决历史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很有帮助
历史教材中的现有史料仅是历史教学中的补充材料,教学时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还需大量补充史料。教材所补充的大量史料有助于师生把握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根据史料来设置问题,使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史料,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相关知识的理解。史料概括性比较强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感觉有帮助。
综上所述,历史科目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而新一轮课改又为其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我们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应以教材知识为基础,以新课标三维教学目标为宗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对史料的恰当引用和通过史料教学来弥补传统历史教学的不足。
(责任编辑 庞丹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83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