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小学生语感培养的有效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和敏感度。小学生语感的培养与其他语文素养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因此,我认为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1.多维度“读”,以读促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法是多层面的。
  朗读。通过语调和声音的变化传递朗读者的情感和理解。大声朗读可以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文字上,再通过大脑进行快速的信息加工存储在脑海中。抑扬顿挫的朗读更是读者全身心投入的最佳读书方法。这种朗读是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基础上的,学生的理解力、感染力极强。儿童的阅读和成人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还处于朦胧状态,但他们易被感染。在朗读中,通过语言文字的渲染作用,就能慢慢积累文学素养。
  泛读。就是大量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补充,可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家长和老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孩子多方面的阅读兴趣。广泛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积累在语言习得中举足轻重。“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忽视泛读的深刻教训。
  2.差异比较,走向深入
  在语文教学中,体会语句表达的准确性是培养孩子语感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在“品读与思考”中,走进文本,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知。
  如苏教版语文《沙漠中的绿洲》一文,笔者教学第三小节时,为了引导学生思考阿联酋人民为了建设绿洲,付出了哪些代价,让学生圈画出感触较深的词语,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其中有这样一句:“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学生结合生活中种植树木的经历,想象他们艰辛的劳动画面,许多学生都能抓住“买来”这个词语,感受他们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此时,我趁热打铁,问:“能不能把这句话改为‘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淡水、树苗和花草’?去掉两个‘买来’,不是更简洁、明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陷入了深思。
  从句意上说,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但通过比较,学生有了自己的理解,纷纷举起了手。有一个学生说:“连续用三个‘买来’更好,这样更能让我们感受到阿联酋人民为了绿洲,不惜花费巨大的经济代价。这样做是值得的。”也有学生说:“连用三个‘买来’是排比的句式,通过排比更能让我们感受他们不辞辛劳建设美好的家园。多么令人敬佩啊!”……
  在这样的差异比较中品读,学生领会到了语句表达的奇妙作用,语文水平不断提高。语文教学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3.联系生活,触发共鸣
  语文学习需要联系生活,将所学知识与广泛的生活经验结合,形成学生个性化的感悟与理解。苏教版《第一次抱母亲》中提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我”心里很难过。因为作者以为母亲有100多斤,其实母亲最重的时候才89斤。在课堂交流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不够关心,甚至很粗心。此时,我顺水推舟,反问:“谁知道自己母亲的体重呢?”联系生活,学生的内心产生了共鸣。看似不经意的一问,触动了学生内心藏着的伟大的母爱情结,也为理解下文的“愧疚”作了铺垫。
  小学生语感的培养除上述途径以外,还有多种渠道。如注重读与写的结合,让阅读积累在写作中得到承载和内化,在写作过程中,搜索阅读经验,提高语感水平。再如加强诵读,包括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名家名篇的诵读,都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感。
  小学生语感的培养犹如“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要持之以恒,否则语感培养之舟就会搁浅,甚至倒退。为了能让每一个孩子学好母语,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一起努力吧!
  (作者单位:海门市实验小学,江苏 海门,2261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9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