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维俊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广泛实施与推行的今天,仍有不少语文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固定的教学内容和陈旧的教学方法,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张扬,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小学语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我们必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努力构建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开放因素,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同时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拓展教学时空,有意识地增加语文课本内外的联系,加强语文课堂与生活的沟通,注重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变封闭为开放,使得语文教学成为一泓活水。
  一、引导预习,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
  1.搜索相关课程资料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相关资料,这包括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等。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这样既可以增加信息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提高他们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和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查找课外资料与阅读过程中就拉近了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因而在课堂上就能更好地激发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2.提出研究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我们在语文课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设计。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提出几个自己不懂的问题或认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上课之前提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问难选取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探讨。
  二、师生互动,活化课堂
  1.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创设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求新求异,大胆发表意见。教师要放下架子,做学生的“大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用平等的口吻与学生展开讨论。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阅读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一个文本,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我们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有自己的分析与判断。
  2.选择开放的教学内容
  活用教材,重组教学内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因此,在开放性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根据教学所需,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补增减。这样,既体现了课标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烦琐、加强整合的思想。又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分析教材,自主选择内容
  语文课的教材是一篇篇课文,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的同时,掌握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但由于课文的范例性,往往许多课文章节相似,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留给学生较为宽松的选择范围。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段落来学习,从而形成人人都可以参与、个个都乐于参与的局面。
  三、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看重现代科技的运用,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为优化语文开放性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因此,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四、运用开放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获取知识,学习过程僵化,不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老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方法。要营造开放性的语文课堂,应建立多种互动的教学模式,如读书汇报式、小组讨论式、质疑辩论式、游戏竞赛式、情境表演式等,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五、适当延伸,深化效果
  1.推荐课外读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且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0万字。”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得不完备的知识到课外去充实和丰富,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到课外去扩展和延伸。为了减少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可以采用以一带一的方法,即学完一篇课文后,向学生推荐一篇与之相关的文章。
  2.开展综合实践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更为广阔丰富的自然和社会。使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体验全新的感受。如学了集邮这个单元,我让学生去收集邮票以及相关的知识,然后在课堂上交流。
  3.减轻负担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老师要认真研究课本知识,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小学阶段正是孩子爱玩的阶段,如果给学生太多的作业会加重他们的厌学情绪,作为语文老师可以把作业变成生活中的观察,让学生喜欢语文课。
  六、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突破文本的束缚,开放语文课堂,让学生联系生活和实际,增加实践的机会。这样,课堂才会其乐融融,学生才能情溢意浓、思如泉涌。
  参考文献:
  \[1\]吴顺华.关于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及其意义\[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4).
  \[2\]魏爱青.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J\].教育战线,2011,6(5).
  \[3\]庞善.凤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中小学教育,2012,6(7).
  \[4\]熊广平,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J\].学科教学探索,2010,9(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0429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