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对历史老师的要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银凤
[摘要]21世纪之初,为适应新的国际教育形势的变化,新课改全面启动。在这种新的课标要求下。中学历史的素质内涵相应的也发生了改变。其提高途径也要围绕这个目标做较大的调整。
[关键词]中学历史 教育思维 教学管理
历史新课标指出: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这种新形势下,对中学历史老师的素质内涵相应要求也发生了改变。
一、努力成为具备广博专业知识素质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在平时的知识积累过程中,应该努力加宽加深自己的历史专业知识,对重要历史知识既熟悉史实又深刻认识。因为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会遇到诸如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地理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所以中学历史教师也应注意补充一些与历史相关的学科基础知识,以提高自己的整体学识水平。历史教师还要及时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论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使自己的教育方法更加科学,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克服教学的盲目性。
二、努力转换教育思维
在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观的指导下。学校教育教学以“书本”、“教师”为中心;“课程即教学的科目”或“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等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注重人格和智力的协调发展,同时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精神生活和科学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知识不再是终极目标,而是过程目标。这种教育改革实际上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教育观,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
上课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心“动”。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行“动”。如学习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后,让大家联系分封制和郡县制,进行比较、再通过图片动画演示、文字史料、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展示,使得整个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让学生合作探究,关注互“动”。充满活力的课堂离不开合作,学生活力既指思维的活跃,也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助学习形式。我们习惯认为,教师“挖深洞”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学的就越快、越好。事实上,这样做剥夺了学生活动,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课堂上教师要做到的是引导学生讨论,讨论是课堂合作的中心环节,通过别具特色的合作展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了综合素养。活跃了课堂,展现了自我。通过讨论,会的学生教会了不会的学生,教师只做评定、补充、更正。大幅度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这样的课堂没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课堂教学的质量自然也上去了。
当堂检测,让学生在检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欢“动”。一节课学生首先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练习。在教师针对自学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之后,大约用10―15分钟时间做一个检测,主要检查学生当堂课学习的知识点是否清楚明白,学生通过这样颇具时效的检测。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更有力。基于理解与正确把握新课标前提,我们应该大胆尝试各种教学中的新的想法。或者正面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我们以前所认为的种种离经叛道的学习行为与方法,在教学中宽容与理解,假以时日,坚持下来。不断总结与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肯定会有收获。
三、加强合作与交流。提升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1.与其他教师的合作
教师之间有很多东西需要从彼此身上汲取和获得。这个不仅体现在本学科教师的合作,也体现在和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教师之间的合作不仅可以摆脱彼此孤立的感觉,而且可以满足新课程所提出的课程综合化的要求。不同学科的教师互相合作,才有可能完成课程的综合和学习方式的综合。
2.和家长的合作
历史学科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门重要课程,长期以往不被家长们和学生重视,因为在中国的考试体制下,历史学科在起始年级并不计入总分,因此我们的家长和学生包括相当部分的老师对这一学科是不重视的,甚至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只是在毕业班,这门学科在升学中有影响。才会关注一下。而新课程理念下历史学科在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新旧教育理念之间存在的差异或缺乏足够的信息造成家长对新课程可能不理解,这时教师应注意与家长密切合作,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向他们解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自己的教学意图,以便学生在学习时,家长不至于感到困惑和生疏。
四、提高教师思想道德修养,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历史教师要深刻领会“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素质先要得到提升,然后在完成系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潜移默化中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比如说讲述《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等教学内容时。就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民族情感的培养。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使他们能以主人翁的身份来看待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对社会及他人的责任感。体现思想修养素质的另一重要方面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这主要表现在应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并献身中学教育事业。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教师要为学生树立一个公正的形象。
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而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师也要不断的与时俱进,确定自己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有阶段性、有选择性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改进自己的不足,以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身发展,并创造出良好的业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2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