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晓燕

  一、文道结合,具体形象
  语文课堂是师生心灵的栖息地。它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数理化学科的老师,他在课堂上可以不涉及现实、世俗的问题,可以心安理得的“为科学而科学”,而语文教师则不行。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无法避开现实,对人生、社会的看法总在其中。可见,语文教育就是人文教育,是和人自身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联系在一起的。它可以内化一个人的思想情感。这一内化的过程就是个人体验的过程。因此,一堂有活力的语文课,它应该是“学生人生中一段生命经历”,是充满个人体验的。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以个性的生命体验去诠释课文,评析文章的意蕴。这样的语文课堂――让“空白”丰富语文课堂。才能使学生的心灵得以交流、撞击、放飞,得到生命的满足,找到生命的意义,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例如学习一年级第二册《春笋》,要能使学生在了解春笋生长历程的同时,体会到生命的不屈、向上、永恒,进而激发积极向上、永不言弃的精神。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但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激发情感,注重渗透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即是晓之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中,应当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例如,学习《这儿真好》时,通过扎实的语言教学和课件展示,引导学生体会朋友之间的真情,了解到绿色对地球的重要,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精神。
  三、深挖因素,加强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是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的,与学科知识融合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赏析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认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洗炼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例如,学习《三个小伙伴》,通过教学就进一步激发学生真诚地对待朋友,并了解到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
  总而言之,只有深挖。才能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使青少年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当然,应当实事求是,没有的不能牵强体会,那只能是画蛇添足。
  四、形式多样,潜移默化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剪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演讲等。这些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诵、演讲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27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