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美术兴趣 提高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小青
摘要: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美术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都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关键词:初中美术;学习兴趣;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初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常常感到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难,但是这种兴趣是短暂的,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把兴趣与提高创新能力长久保持下去却难以实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从有趣向乐趣转化,进而将乐趣升华为志趣,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兴趣培养,提高创新意识
首先,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触动学生好奇心,激励、唤醒、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例如:上素描和色彩课时,为了使教学内容新颖、先进,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形式活泼,课堂教学兴趣盎然,引人入胜,充分体现本学科的发展态势,可以选择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比如:古玩、陶瓷,腌菜缸等等。这些虽都是老生常谈的旧东西,但它们最吸引学生,能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一幅幅生动美妙、色彩斑斓的美术作品就会诞生。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解除心中的疑惑,鼓励学生敢于探究、敢于实践、敢于发现,养成乐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因为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起点。例如在进行水粉画写生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物品供学生习作,如一个香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观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调颜色,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教师只有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转变观念,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学贵有疑,有疑则思,思而后得。”一切的知识来源于生活,一切的知识服务于生活。尤其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引导学生把所知道的生活中的人和事物灵活运用到美术学习中来,是很关键的。
过去受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影响,教师习惯于拿着教材和教参上课,教法简单化,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出题,学生做题,墨守成规,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以至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改变以往的陈旧观念,要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维护学生的学习权利,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美术课堂生动活泼,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潜力、创作能力与欲望。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个个兴趣盎然,连平时怕羞、胆小的学生也变得积极了。例如,在人物头像的教学中,采用“贴鼻子”游戏教学,让学生蒙上眼睛玩游戏,他们就会感到新奇、有趣,充满挑战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了解并掌握人的脸形特征和五官的位置关系,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使学生受到长久而不间断的艺术熏陶,并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由此产生创造美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美术的情趣。
三、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美术教学因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授课方式上单一、呆板,注重书本知识;课程设施不合理,在资金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生的主体意识不高,或者存在偏差、主体能力不强、主体人格不完善,这样就大大地制约了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鼓励学生求异创新,特别是美术写生,引导学生对写生物体的外形、细节深入观察,要求对静物从不同角度写生,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
总之,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课堂教学总会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我们从自身出发,严格自律,以高尚的人格教育学生,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质、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孝亮.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J].河南教育,2009.
[2]霍懋征,李虹.谈中学生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研究.2009.
(作者单位 安徽省巢湖市无为县十里初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40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