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核心。素质教育要成为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使受教育者既有良好的技能,又要有健康的人格心理素质。学校要承担学生步入社会的前期准备和素养储备,通过德育、专业和社会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培养学生的质量。
  【关键词】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实现途径
  
  今年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十周年,素质教育的理念不仅深入人心,而且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成效。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我国人力资源培养的一个重要渠道,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而且形成了独有的教育体系、功能定位和社会认同。但是职业教育过分强调专业,人文教育薄弱,培养模式单一,尤其是素质教育的缺陷是影响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各类职业学校以及技工学校中必须加强素质教育,这是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
  
  一、 加强素质教育是办好职业教育重要内容
  
  素质教育是要使受教育者发挥主体地位,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而不只是一个有用的“工具”。我们能够看到,虽然职业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并无追逐“应试之弊”,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但在学生全面的素质培养上,职业教育并不占优势。职业教育不是天然的素质教育,它与素质教育有着一定的区别。从教育目标来看,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为核心,重视一般素质和迁移能力的教育,而把职业能力放在职后教育阶段;职业教育则强调职业能力也就是职业角色教育。从教育过程来看素质教育重视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职业教育则强调定向性、实用性和灵活性。从教育策略来看,素质教育重视终身教育,要求从学校到社会实行终身学习;职业教育则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而把文化课、理论课限定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职业教育的现状与素质教育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大批的专业实用型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职业教育的日益深入,素质教育在办学模式上,在教师、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上的种种误区逐渐显露了出来。
  一是注重专业技能的单纯培养模式。学校认为学生只要熟练掌握了本工种、本专业的技能就具备了进入社会某生发展的本领和能力,而忽视了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社会所需要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培养。
  二是教育者的自觉实践动力不足。部分教师常常把职业教育片面认为是一种培养目标十分简单、突出实用技术培养的就业培训,而削弱甚至无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制观念、健全人格及健康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教育与提高。
  三是受教育主体的求进意识不强。学生对将要踏入的社会缺乏认识,没有生存危机感,仍然认为只有一技之长就行,没有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愿望和动力。一些学生没有理想与追求,上学不是为了学知识、技能,而只是为了拿文凭、找工作,学习不认真,上课不听讲,下课不看书,满足于考试过关。而且这些学生大多缺乏社会责任感,道德休养不高,不关心集体,不守纪律,不知谦让与互相帮助,心中只有自己。从企业反馈的对毕业学生的信息来看,不受企业欢迎的学生大多不是因为技能低下不适应生产需要,而是因为不会做人。也就是俗话所说“智商”行、“情商”差。
  综上所述,由于培养模式的不明确、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自觉性不强,不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学生单纯应付考试,学校单纯以考试成绩来度量学生学业优劣,忽视了学生在其他方面能力素质的发展与培养,
  阻碍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加强素质教育是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 加强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路径选择
  
  推进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结构、组织体系、教育方法、评价标准等各方面改革,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还包括全社会创造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宏观环境。职业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思想教育已经足够重视,但是素质教育还需要大大加强。
  1、德育素质的培养。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主魂。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起着价值导向作用,高尚动机产生巨大动力,它决定着人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人的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能力的形成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人的认知要素,还要受到健康情感的激励、高尚人格的引导,顽强意志的支配,一定的世界观、价值观驱动。这是把德育放在素质首位的基础。加强职业教育中德育素质培养主要是通过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理想追求,培养为国家、集体及他人的奉献精神,养成遵守纪律、谦让助人的良好品格。保证在他们走向社会后,能够成为有文化、有道德、讲文明、懂礼貌的合格人才与守法公民。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第一步工作是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这是职业学校对学生的特色教育内容。学校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学动机。学校可以通过征文、演讲、报告会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此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人要能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意志、毅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良好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求。培养他们的心理相容性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
  2、专业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基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的培养。在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探索能力等基本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不断适应新的情况、新的岗位、新的环境。要加强学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教育,摒弃以往“从一而终”的老观念,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打好基础。对于专业课的老师就要在专业课的讲授中注意学生一些基本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仪表课的讲授中,教师就可以将一些仪表的实物或模型拿到课堂上,让学生们自己分析仪表的类型和用途以及优缺点,达到既动手又动脑的目的。培养学生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专业技能素质培养方面,职业教育要注意从理论向实践的倾斜。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我们培养的学生面对的是广阔的生产一线单位,光说不做不行。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理论课的教师要懂得生产一线的操作。理论课的讲授要以“够用”为度,同时要适当拓宽专业适应范围,让学生有更大的职业选择余地。在实施中,可以根据大纲和专业课的特点灵活安排。例如我们可以把课本内容分成一个个模块,构成相对独立的小单元。在每个单元模块的讲授中,将专理论的讲解与实际动手操作和观察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
  3、社会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是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虽然这些在中小学已经被提及了,但针对职业学校和技校的现状来看,学生在这方面能力上仍有欠缺,素质不高。这就要求我们在职业教育中也要同样重视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与学生一起共同缔造具有校园特色人文氛围的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开展、组织社会实践,结合本专业的需要,让学生进入到生产一线,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技能的熟练程度还可以使学生们认识生产的组织过程、生产环境、组织管理、质量管理、职业道德、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等在学校里无法接触的东西,从中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目的的组织专题社会调查,可使学生接近社会、认识社会,增强生存意识,树立危机感,从而增加学习动力。适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提前进入社会角色,到社会大舞台中去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持,共同创造美好社会环境的关系。
  最后要提出的一点是要进一步探索新的考核体系。根据素质教育的内涵,新的考核体系应从思想,技能与相关知识、技能与相关知识、能力三个方面来考核学生。技能与相关知识的考核 可暂时沿用传统的考试方法,逐步过渡到考试与考核相结合。思想与能力的考核宜采用灵活多样又符合实际的综合考察方法。新的考核体系的建立使一向非常复杂的工程,需要做深入地研究及大量的实践,同时还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配合才能付诸实践。
  素质教育,不仅是普通教育工作者探索的课题,同样也是职业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谷峪东北师大《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3期
  [2]《不能以创新教育代替素质教育》王义道北京大学《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12期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
  
  作者简介:
  王其梅 女(1964.2--),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营养配餐
  
  责任编辑:王利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43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