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自主学习的误区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079(2008)10-0154-02
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成为历史教师普遍重视的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出现了一些误区,现分析如下:
一、忽视学生个性,教学千人一法
常言道:“千人千面”,每一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他们都有着鲜活的生命,张扬的个性,独特的思维,
不同的闪光点。社会的发展也要求有更多层次的人才。在教学活动中,如果不顾学生的特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地进行教学,必然会造成“教了少部分,扔了大部分”的严重后果。
作为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本班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心理、兴趣、特长设计教学,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都有发挥的平台。
首先,学生学习的能力参差不齐,对于优秀生,高起点、高要求。而对学困生,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设台阶,逐步引导,及时鼓励,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克服畏难情绪。
其次,每个学生都有其长处所在,可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结成互助小组,共同完成一个课题,这样学生就会自己根据特长分配任务,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露才华,他们之间也会彼此激励、互相帮助,使能力得到互补和提高。
另外,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史料分析法、课堂讨论法、辩论法、故事会讲座、采访法、编演剧本、写小论文等第。不同学生的不同特长都有展示的机会,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自学动力,提高自学能力。
二、忽视发现问题,只重解决问题
布鲁纳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可见,“发现”在学生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教师往往十分重视对问题的设计,讲究问题的系统性、启发性、和针对性,学生上课时跟着老师的思路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好,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取得了成功。这种提问,仍注重的是教师的教,体现的是教师的中心地位。学生仍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里,给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能力的发展带来了障碍,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实际上,学生不但敢于提问,甚至敢于质疑教材的权威结论。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创造出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通过质疑、启发、探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现的变化即使作出反应,发现问题并且追根求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而解放学生、不束缚学生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关键。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为天下先”。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见解、新结论、新表达方式。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发现问题的方法。研究实施中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学会从以下几方面去发现问题: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在矛盾冲突中发现问题;在实际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归纳演绎中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示范、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忽视身边历史,只重高科技手段
史料是进行历史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在历史教学中引进史料,有助于学生真实地感知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观点。史料教学日益为历史教师所关注。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一些教师更愿意用方便直观的多媒体展示史料,看起来课堂丰富多彩,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能力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历史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既有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也有无处不在的实物资料,更有生动活泼的口述资料,许多史料就在我们身边,认识并开发这些资源,能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教材中的引文、图片、表格、地图等各种资料认真研读,仔细揣摩,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当地的人文景观 中国各地都有可观的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和其他人文景观。
文艺史料 只用诗歌、小说、戏剧、民谣等文艺题材反映历史的材料,尤其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作品,如语文课本中的资源、当地流传的民谣等等。
社区资源 包括专家学者、历史事件见证人、长者及家里的书籍、宗谱、日记、古玩、邮票等。
乡土资源 主要指学校所在地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历史、民间风俗、传统文化等。
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学生在搜集、分析、结论的过程中,激发了兴趣,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灵感,甚至与教师教学相长。
此外,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于教学中,诸如忽视学生对史料的考证能力,只重史料的运用;忽视学生对自学过程的把握,只重视引导学生对具体内容的学习;忽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直入主题等等,都应引起重视。
作为一名新课改潮流中的教师,遇到困难,出现失误是很正常的。我们应当主动思考在前,及时总结在后,在工作中反思,在反思中凝练,在凝练中升华。“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争取日有所思,日有所获,让工作蒸蒸日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60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