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探究式科学课堂中教师的服务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应从祥
探究式科学课堂强调亲历和体验,注重引领孩子像科学家那样在“真刀真枪”中搞科学。因此,探究式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和帮助更类似于一种服务。教师服务时机的选择、服务策略的运用将直接影响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教师服务意识的强弱和服务程度的深浅直接影响学生探究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本文就探究过程中的四个基本环节谈谈教师的服务策略。
一、服务状态――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有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三方面:①遗传基因;②已有的基础;③当前的状态。遗传基因无法改变,已有的基础应充分利用,教师完全可激发并保持当前的状态。服务状态,就是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把教材上的探究内容变成学生自己想要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有效参与,不仅表现在外部行为上的主动,更表现为内在思维上的主动,是一种自觉的有深度的参与。这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情境的意义就在于此,它能启发情感和思维使学生想探究。实验演示、实物展示、游戏、视频播放、讲故事等都是常见的情景创设手法。情境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从学生感到有趣也比较熟悉的问题或现象入手,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学《大脑》(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时我这样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游戏吗?下面我们先来做个有趣的游戏,老师会做出些动作或发出些指令,大家做出相反的动作。
师:现在游戏开始。(师坐下,一些同学马上站了起来,大多数学生没有反应,不过他们很快进入状态,随着教师“向左转”“向右转”“举左手”的口令,气氛显得轻松而热烈)
师:游戏结束。刚才是什么器官指挥你做出不同反应?(学生齐答:大脑。师板书课题)
师:关于大脑你知道什么?
……
二、服务目标――明确探究的目的与任务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服务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与任务,弄清为什么做这件事,做什么。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在探究活动中,往往受实验材料的干扰,很容易忘记探究目的、舍弃活动计划,拿起来就做,盲目去做,结果学生探究时玩得热热闹闹,但浅尝辄止的多,主动深入的少,有些甚至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变成了对探究材料的盲目玩弄。因此,只有让学生围绕探究目标动手动脑,才能使活动有目的、规范地进行。
《电磁铁》(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时的研究主题是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刚开始,学生的兴趣都集中在用电磁铁吸回形针这一活动上,几次上课,都有学生在讨论时静不下心来情不自禁玩弄电磁铁,在实验操作时不按照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对比实验,而是随意制作一个电磁铁,盲目地吸回形针。也许电磁铁对他们来说确实太好玩了。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的主题上来,并有效开展探究呢?后来我设计以下探究环节,效果较好。
(1)观察黑板上的数字(各组汇报吸回形针的个数),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有的组吸得多,而有的组吸得少)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发现并明确探究主题。
(2)比一比自己小组与其他小组的电磁铁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旨在让学生提出有根据的假设。
(3)学生收起实验材料,教师介绍补充材料(长短不同的导线、电池等),要求学生根据材料选择一个假设,讨论:设计一组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假设,为了公平,实验时要注意什么,指导学生边讨论边填写活动记录表。此环节是重点,旨在让学生自主选择假设、材料,设计方法。让学生收起材料来讨论,避免了材料对学生的吸引,使学生能集中思想参与讨论。
(4)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小组汇报方案。本环节旨在交流中完善方案,提示学生注意变量的选择和控制,强化实验操作的科学性。
三、服务方法――力求探究操作的显性化、科学化
服务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围绕探究目标正确、有效地进行实验操作,是学生有效探究的关键,要使学生探究得好,学生必须学会怎样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目中有人,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在探究的方法上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使学生懂得如何去“做”,然后学生才能发挥自主探索精神,动手动脑,高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方法指导的服务程度,要视学生的探究水平而定。一般来说,具体的探究方法由学生去寻找,详细的探究方案由学生去设计,探究的注意事项由学生去交流完善,实验操作由小组合作去完成。在方法指导中,教师应是组织者、引领者,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励者,是学生错误想法、做法的点拨人。否则,服务缺位将影响探究质量,服务过度不利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总之,教师的服务力求运用在学生最需要的地方。
四、服务发展――确保探究活动收获的最大化、多元化
服务发展,就是引导学生对探究发现进行描述与交流,对探究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使最大范围的学生最终都能有所得。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智能发展和深层次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不同类型的课侧重点可能不同,但学生在不同方面要有所发展。
在探究发现的描述交流阶段,我一般都把讲台和黑板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合适的方式汇报,或集体登台或选派代表,或语言表述或文字、图画、实物、实验展示,我充当助手,和台下学生一样做认真的倾听者、积极的思考者,适时组织学生质疑问难或喝彩鼓掌。
为促进探究活动收获的多元化,还可以尝试让学生来总结探究的收获和感受。在《电磁铁》一课中我曾这样总结:
师:通过研究,你对电磁铁有了哪些认识?
生1:电磁铁有电才能吸铁,没有电就不能吸铁。(与普通磁铁建立联系)
生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导线圈数、电池电量都有关系。(对电磁铁自身性质的认识)
生3:有许多因素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做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对科学探究的认识)
师:如果下节课我们仍然研究电磁铁,你想研究什么?
生1:我想研究电磁铁与导线长短是否有关系。
生2:我也想研究电磁铁与导线长短是否有关系。
(因为在前面的实验探究中,只有一个小组选择的假设是“导线长短”,他们用长短导线各测了两次,结果差别不大,得出的结论是影响不大,这引起学生的好奇,所以两位同学也想研究这一假设,可见,他们的探究在向纵深发展。)
师:除了想继续深入研究磁力大小外,有没有想研究其他方面的?
生3:我想研究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再次与普通磁铁的性质建立联系)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生活中很多物品用到了电磁铁,请同学们回去找一找,也可以请教一下父母。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这样的总结,引导学生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分享了知识,交流了认识,目标达成的多元化落到了实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02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