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做错事相互揭发值得鼓励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默默
南京市某中学曾经发生了一件怪事,某班教室公物遭到破坏。为追查是谁破坏了公物,老师让全班40多名学生写纸条揭发损坏教室公物的学生。
学生做错了事情,为追查是谁做的,老师在班级做个调查,这一做法似乎并无不妥。但有学生家长认为,用纸条揭发,方式不妥当,有损孩子的尊严。
老师的这种做法对吗?学生做错事相互揭发,值得鼓励吗?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受教育
中小学是掌握知识和树立世界观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对这个时期的学生影响最大的,除了父母平时的教导外,还取决老师如何正确地灌输世界观,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大千世界的“好”与“坏”、“对”与“错”!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也非常娇惯,所以自我意识比较强;又加上中学生正处在发育期,属于成长中的叛逆阶段,在很多事情上,他并不考虑对错,常常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会和你正常对话,给老师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压力。于是,针对这些隐性叛逆,有的老师就鼓励同学写纸条,告发别的同学犯了什么什么错误。
从老师的出发点来说,目的大多数是好的,希望通过相互揭发和监督,让有违反纪律倾向的学生产生压力,从而迫使自己控制违反纪律的冲动和减少犯错误的次数。如果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效果也不错。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我们可以通过相互揭发的方式,减少学生犯错误的次数或者不再犯错误,但是千万不要把这种方式变成为了揭发而揭发!我们的目的不是刻意揪学生的错,而是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犯错,让学生能够在健康的轻松的环境下茁壮成长。成长期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属于不成熟阶段,如果使用不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学生产生了恐惧感,那就得不偿失了!
以为学生是孩子,没有自尊心,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在某些事情上,相互揭发实际上侵犯了学生的隐私。如果学生知道是老师通过纸条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在心理和面子上都会接受不了!
笔者认为,正确的方式是让“相互监督”仅仅作为一个辅助的形式来约束学生,不能刻意在这方面做文章,而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去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都是有独立思想的个体,作为老师,在交流的时候,应该放下架子,用平等的心态来交往,和他们交朋友,也让他们既把你当老师又把你当朋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和你交流,才会说知心话,也比较容易接受你的观点,才会对你的教导和批评不产生抵触情绪,而是去思考,去接受!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或者彻底杜绝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主动性犯错误!
(如 风)
让我们的教育多点疼爱
“学生做错事,老师要求40多名学生写纸条举报,让同学相互揭发”。看到这则消息,让我不禁心疼了!他们都还是孩子啊,纯洁的心田,本来该种植上友爱、团结、宽容、尊重与感恩,可现在却被无情地肆意践踏,种上敌视与猜忌,同时也种上了恐惧。
学生,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一切都在学习当中,是知识吸纳与人格形成期,就如成长的小树,难免会有斜生的枝杈,我们当然要有狠心剪断。学生做错事不可怕,怕的是在我们剪其斜枝时,伤其骨干,使本来可以长成栋梁的良木因一枝杈变作歪脖树!怎么才能避免呢?让我们的教育多点“疼爱”吧,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原谅他们因无知犯下的错误,给予改过的机会。有这么一个故事,叫“开花的佛桌”。有一个小和尚,极得方丈宠爱。方丈将毕生所学悉数教授,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没想到他在一夜之间动了凡心,偷偷下了山,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住了他的眼睛,从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20年后的一个深夜,他忽然忏悔了,快马加鞭赶往寺里请求师父原谅。方丈深深厌恶他的放荡,不愿再收他为弟子,说:“你罪孽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桌子上开花。”浪子失望地离开了。
第二天,方丈踏进佛堂时,看到佛桌上开满了大簇大簇的花朵。方丈在瞬间大彻大悟,连忙下山寻找弟子,却为时已晚,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堕入荒唐的生活,而佛桌上的那些花朵只开放了短短的一天。是夜,方丈圆寂,临终遗言:“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
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而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
我们的学生还称不上浪子,他们的许多错误并不是不可饶恕!我们何不多些宽容,给他们回头的机会?再看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怎么对待犯错的学生吧。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陶先生用四块糖果让男孩懂得了什么是宽容,也懂得了什么是尊重!
看到这里,某些老师是否该自省一下了。我们这里有个优秀的学校,标语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对于做错事的学生,可不可以换种方式来处理,让其自悟或者在其做错事之时,就有别的同学敢于出来制止,而不是事后所有人相互揭发,让同学之间相互猜忌,让做错事的孩子产生畏惧心理,远离集体。记得刘墉有篇散文中谈到外国教育,他们那里不设置班长、学习委员什么的,而只设置一个职务“担当”,每个学生轮流做,在其值日期间,班内的卫生,活动的组织,同学关系的调节等都在其担当之内。何谓担当,就是每人对己、对人、对集体的行为负责,敢于担当责任。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与传授知识同等重要,甚至更重些。
我们的老师与家长,都以疼爱的心,使教育更人性化,合理化,让孩子在学习中懂得何谓感恩、何谓尊重、何谓自立、何谓自强……
(耕云种月舍)
老师请给孩子一片净土
走出校园以后,常常回忆校园里的那段美好时光。校园,老师,同学,永远都是最美丽、最纯洁的记忆。平等单纯地读书、学习、交往,快乐是校园生活最美好的象征,远离社会的纷争,在纯净的土壤里成长、绽放。 没有利益的冲突,没有人情的纠结,那时的我们都是一朵朵纯洁的莲花骨朵。毫不夸张地说,那种感觉,那种单纯,只有也只会活在纯净的校园里。校园生活十几年,是人生中短暂且最美好的回忆。
而教育工作者――老师,你们除了要给予孩子丰富的学识和为人外,对孩子们美好回忆的净土也要极力呵护,容不得一丝马虎,哪怕小小的瑕疵也会给他们的人生留下污点,甚至是阴影。
南京这所中学的老师的作为,就是对学生不够谨慎的例子。
该中学因为教室紧张,就在校园里建了活动板房,用作部分班级的教室。活动板房的墙壁毕竟不如钢筋水泥结实,被好动的同学弄坏了。老师为了查出是谁做的“坏事”,让全班40多位学生每人在纸条上“揭发”,最后有六名“嫌疑人”被揭发了出来,学校准备进行处分。
这样的处理方式有欠妥当。孩子们互相揭发,无疑是在考验他们的团结,揭发的背后可能引来一大片的纷争与隔阂。揭发后,那几个孩子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其他同学从此排斥这些同学,被揭发的孩子就很容易抹上阴影。孩子们都小,脆弱的心灵经历的“风霜”甚少,怎经得起如此折腾。
被揭发的孩子对于揭发他们的同学们会有什么看法呢?孩子们有可能从此以为其他同学都在排斥自己,都不喜欢自己,要不然为何揭发自己呢?便从此不愿与“揭发者”交往。
事件过后,这些孩子是否还能够坦然地欢笑在同学之间呢?他们还可能厌恶这个群体,觉得自己在这个集体里无立足之地,甚至进行报复,那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这都是一种假设,但愿事情不会这么糟糕。仅仅是但愿,谁能担保不会发生呢?毕竟他们只是孩子啊!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孩子建筑美好记忆这个沉甸甸的担子面前,更应该瞻前顾后,三思方后行。
退一万步讲,就算什么事也不会发生,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值得赞同的。请别把社会上勾心斗角的风气带到课堂上来,还给孩子们一片纯洁的净土!等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不得不踏足社会的时候,面对繁杂的人和生活的重担,这种美好的生活将渐行渐远,这种美好将只活在记忆里。
老师们,请尊重孩子们的记忆,请认真呵护这片净土――只属于孩子们的净土,最美好的净土。
(阿 登)
各方说法
老师代表:
我认为,学生做错事可以鼓励互相揭发。学生为什么会做错事?由于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自制力差的难免做错事。这时候学生会怎么样呢?会勇于承认错误吗?一般来说,他们是不会承认错误也不会正确面对的。久而久之,就会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教师是导人向善的。错事已经发生了,当没有学生承认这件错事的时候,教师心里很着急,很想纠正学生的错误。此时怎么办?老师就会鼓励学生揭发。
这就好比在社会上看到某人正在做坏事,该不该报警?学校更应该有善恶之分,学生在学校里做了坏事,更多的是教育;如果养成坏习惯到了社会上还在做坏事,恐怕最终等待的是法律的制裁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像做了好事应该表扬一样,错事也应该纠正。在学校里,发现同学做了错事,揭发不是害了他,而是纠正该同学错误的一个途径。假如,该同学的错误没有得到纠正,又没有自行纠正,长此以往,后果可想而知。
可是,老师不是神,不会知道每个学生每分钟都在做什么,这时就需要一些真实准确的“情报”,这些只能从学生当中来。
这样做,会不会让大部分学生觉得自私呢?这又涉及价值取向的问题。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大义灭亲。当有亲人做的坏事威胁到大部分人时,大义灭亲。有没有人说大义灭亲者自私呢?所以,关键在于引导。揭发不是自私,也不是报复,只是希望每个学生能够明白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
家长代表:
对这位老师的发言,我有三点疑问。第一,老师鼓励学生互相揭发,真的是导人向善吗?第二,学校相关规定的目的真的是教育吗?第三,学生到底是怎么想的,你们走进学生心里去了解过吗?
现在很多老师的想法是值得商榷的。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概社会忘记了,教师也忘记了。我不是指责教师,或许这个社会也有一定责任;但我要说,有的教师肯定没有导人向善的想法,只是要完成某项工作,比如销售员必须销售产品、农民必须种地、作家必须写作一样。至于发现做了错事的学生后该怎么办,那就置之不理了,这就如有的销售员产品一销售出去就再也不管商品的售后服务,有的农民不管农作物安全卫生,有的作家不管写作拙劣恶俗一样。所以,会不会是学校或老师也有不善之举,或者一些不妥当的做法伤害了学生呢?
再看学校的相关规定,是不是公物被破坏了就一定要处分?处分的依据是什么?是破坏公物吗?或者那个公物本身就坏了或者本质里早坏了,学生不小心碰到一下,就出了问题呢?情况有很多,但是学校、老师仔细调查了吗?长久一概而论,这样学生还敢承认吗?承认了不但要背负处分,还要赔偿。
最后,学生到底有什么想法,这很重要。学生还不能算是成年人,岂能一个硬邦邦的规定将之牢牢绑紧?
我想,如果学校处理得好,教师善后得好,形成正直、良好的风气,绝大部分学生是会主动承认和承担错误的。
学生代表:
我想从学生的角度说明几个问题,以供各位师长参考。第一,各位师长应该反思,为什么做了错事而不主动承认的学生那么多?是学生不想承认还是不敢承认?第二,现在是21世纪了,应该互相尊重。这种做法是否尊重学生?无论揭发者还是被揭发者,他们的想法你们了解过没有?第三,很多同学都是善良的,做了错事都会内疚、自责,在内心深处挣扎,这时候需要的是指引而不是惩罚。你们不是在宣扬“宽容”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说得很好听,但学校真的是宽容与教育吗?更多的是不分情况的处分与惩罚,使得很多无意做了错事的同学不愿意面对,宁可成为痛苦的回忆。
专家说法:
学生做错事相互揭发值得鼓励吗?我有如下思考。
就出发点来说,是好的。学生做的错事被发现和不被发现,后果绝对不同,被发现的震撼力更大,学生也更容易改正。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一定的作用,不过作用不大。
我们需要反思两个问题:其一,学生做了错事为什么等老师强迫全班揭发都不去承认?承认做了错事难道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吗?做了错事不改正那后果才严重啊。这个问题是不能不反思的。我们的确应该多了解了解学生的想法。其二,若到了“老师让全班同学互相揭发”这一程度,这绝对是社会的悲剧。首先,无人揭发和无人承认,这说明学校教育失位,说明社会环境是教育出现了使学生不愿揭发不敢承认吗?是社会环境使学生没有揭发的意识而自私地活着吗?其次,做了错事的学生如果就在这全班学生中,等到全班学生揭发的时候还不想主动承认,这究竟是个体的悲剧,还是教育的悲剧,抑或社会的悲剧?
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我只说明我的一些思考,让大家一起来考虑以上问题。
主持人:
学生做错事让同学相互揭发,老师这个做法也是属于无奈之举。教育的真谛是要让受教育者学到知识,具备最起码的道德品质,明白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应该做。对于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做法,或许谴责的人会有很多。
我们先得看看,社会需要学校培养的是什么?社会看的是高考上线率和升学率,家长指望的也是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最终学校的任务是什么呢?恐怕不会是以教育为主了吧?既然大家在乎的是升学率,学校考核教师的标准也得看升学率。如此下去,学校将不再是教育基地,教师也不再是育人者,而是大学生生产基地。所有的一切,都围绕升学这根指挥棒在转动。教育,已经变了味道。
在此,希望我们的教育迈开的是前进的步伐,我们盼望看到的不是老师让全班学生揭发某人,而是某人勇敢地站出来承认错误,也希望社会、学校给勇敢承认的学生创造有利的环境。毕竟,宽容也是一种美德,特别是对于还未成熟的学生!有一句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09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