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地理主观题命题思维变化与应对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丽娜 周成武
[例题](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杼卷第36题)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度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万千米,其中王岛面积约540平万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氚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王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中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原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图3为图1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人,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人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2)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凋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3)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一、试题评价
1 信息呈现方式
文字材料和地理图像相结合的组合式信息呈现方式是本题的一大特点,并且信息被逐步呈现,体现了高考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其中文字资料包括对某国自然和人文的基本介绍、图像的相关说明、必要的限定或提示等。比如本题在题干中用到的“简述”“分析”“说明”“提出”等行为动词,就是对学生答题进行限定的文字资料。图像信息主要以区域地图、复合统计图和景观图的形式呈现。其中区域地图中包含了经纬度、图例、注记、各种地物的分布状况等信息,统计图表现了当地的气候特征,这些图像为我们确定当地的地理位置、区域特征等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2 知识层面的考查
根据提供的信息,试题在知识层面主要考查了当地的气候特征,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对应的解决措施。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过的知识,比较容易解答。但第z小题关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的分析就比较有新意,因为此水坝与学生平时学到的水库大坝的作用有不同之处,这就需要学生整合大坝和成潮两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
3 能力层面的考查
①有效提取和运用信息能力。
本题通过考查学生发现和收集信息的敏感度来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考查学生分析和解读信息的精确度来检测学生对基本原理和规律是否理解。因此学生必须首先能够从文字和图像中提取到经纬度、气候、地形、河流、人口、面积等有效信息,确定该国为新加坡,然后能够根据新加坡的地理特征来分析相关问题。
②对空间概念、空间联系、空间规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题中的经纬网、海岸线、河流等图像信息和关于该国基本概况介绍的文字信息构成了比较全面的地理定位系统。学生可以通过对经纬度、空间距离、区域面积等数据型地理位置信息和文字材料、图表等描述型地理位置信息的分析,把握该区域的基本地理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回答试题中的一些设问。本题通过这样的试题设计理念来体现对空间概念、空间联系、空间规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③对知识的迁移、整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新课标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在充分获取试题信息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第2小题通过展示一幅水坝景观图和关于该水坝作用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和试题要求迁移、整合平时所学的水坝和咸潮相关知识,分析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能够结合问题情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平时所学的知识。
4 问题呈现形式
问题的呈现采用环环紧扣、层层追问的形式,与往年的命题方式类似。首先通过第1小题中关于气候方面的设问引导学生了解新加坡的自然环境特征,并提出新加坡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水资源紧张问题。然后通过第2小题让学生了解新加坡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的有效措施,并让学生用所学地理原理分析这一措施的有效性。第3小题让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体现了新课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特点。整道试题围绕水资源问题从不同角度设问,充分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失分原因分析
1 审题不清,造成问题遗漏
主要表现在空间位置不明,区位要素错乱,地理概念不清,问题解答错位,审题丢三落四,信息提取不全。如第1小题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但有些学生却丢掉了第一问,只答了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另外就是答题时脱离材料,根本不管该国是哪儿,生搬硬套平时学过的水资源问题。第2小题要求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学生要从以下三个角度思考问题第一,要求学生必须答“变化”和“原因”两个问题,第二,要求学生对建坝前后进行对比,第三,要求学生注意空间位置是坝内而不是海域。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出现的问题是答题角度不全,甚至有些学生答的是海水盐度的变化。
2 对题干中指导用语的理解不到伍,扣不准得分点
本题主要指导用语有简述、分析、说明、提出等。由于学生对上述指导用语理解不到位。所以对试题答到什么程度把握不好。如第1小题第一问要求简述该国气候特征,答案要求简明扼要,深度要求不高,分值也不会太高。而第二问要求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此时学生就必须结合平时所学的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按照试题要求详细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是如何影响的。只列举各要素而不进行简要分析或分析得不全面都不可能得到高分。
3 不使用地理专业术语,答题的有效性欠佳
主要表现在概念混淆、原理模糊、规律不清,思路混乱、盲目堆砌、缺乏逻辑,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表述随意、缺少术语、常有错字。由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较差,所以答题时出现条理不清楚,使用“大白话”,甚至有语句不通顺的现象。而高考阅卷采取流水作业的形式,阅卷教师要在短时间内阅完一定数量的试卷,因此学生在解答地理简答题时,应该尽可能做到逻辑严密,思路顺畅。这样阅卷教师就比较容易判断学生的答案是否“踩点”或“踩了哪些点”。
三、试题解析与解题方法指导
首先根据试题文字信息和图中经纬线以及陆地轮廓等,可以判断该岛国为新加坡(即使判断不出来是新加坡,学生根据经纬度位置、气候资料以及文字信息所提供的关于该国的基本概况也能回答相关问题),该国为城市国家,地域狭小,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其次根据降水和气温的复合统计图,可以判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其特点是高温多雨。新加坡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试题根据淡水资源问题设问,要求学生针对该国的国情分析淡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若想答好此题,学生必须能回忆起淡水资源的相关概念,可利用水资源的类型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相关原理和知识,但是不能生搬硬套。只有将所学知识和当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才能有效组织答案。最后根据图像和文字信息可以看出,该国国土面积狭小,没有大面积的湖泊,河流短小,地下水资源不足,淡水资源的储存条件有限,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因此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新加坡在其较大河流的人海口处修建水坝,通过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使坝内水的盐度逐渐降低,由咸变淡。此外,新加坡还可通过从邻国(马来西亚)进口淡水,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进行海水淡化,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提高水资原利用率等措施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整个答题流程如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25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