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视实验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人的思维活动必须以感性材料为基础,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形象地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的感知得到了强化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使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更加的丰富,对学生概念的形成及规律的理解内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肥沃的土壤。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家长及社会对学生成绩的期望,学校在制度引导上自然会给教学施加很大的压力,从而造成很多教师在并不十分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本人认为初中必须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下面就谈谈如何去做?
  一、首先明确实验不是物理现象的唯一来源
  初中物理教材在编写上一直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所以,在教材的每一节都列举了很多生活中容易看到或听到的物理现象,我们老师首先要做的是把这些现象展示给学生,展示的方式有:图片观察,视频播放,实验再现,生活体验,经验回忆,举例分享等。其次,教师要把物理现象的观察融入生活中。例如:在学习声音的音调和什么有关时我先在班级写了一首儿歌简谱,然后带着大家一起唱,让学生知道唱歌时的不同的音符的音调是不同的。然后又让学过乐器的学生在教室演奏一首二胡独奏,让学生知道弦乐器的音调和什么有关,学生学习的气氛非常好;再如,学习液化时,要学生对教室玻璃哈气,然后用手在呵气的地方写字;在下霜的早晨让学生观察霜是在树叶的上面还是下面,了解霜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学习平面镜成像时在夜晚让学生观察教室的玻璃成像很清晰,然后问为什么白天看不到玻璃上的像,是因为白天玻璃不能成像吗?学生观察了如此明显的现象而且就在身边,这些现象具备了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使学生的印象深刻,理解简单,掌握牢固,有得甚至终生难忘。
  二、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设定的物理现象
  有些实验现象的观察必须在老师的提前指导下进行,例如水的沸腾实验。
  另外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还要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直至得出合理的结论。例如:还是水的沸腾实验中,老师要提醒学生从开始注意观察水中的气泡的变化,1.刚开始加热时的微小气泡是怎样的?气泡里面是什么?2.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时大小怎样变化?3.水沸腾后气泡在上升时大小会怎样变化?这样就把现象的观察贯穿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拴在了实验中。最后通过比较得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怎样的?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要重视学生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的实验现在没有明确的要求是分组还是演示,但老师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做分组实验。例如,初二物理的平面镜成像,有老师做分组实验,也有老师做演示实验,结果分组实验的效果明显优于演示实验。原因是演示实验在讲台上观察的效果不好,同时学生参与的少。分组实验时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当然很多老师因为器材的原因经常只做演示实验,实际上很多实验的器材从生活中可以就地取材。例如平面镜成像实验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备一部分,因为平面镜及棋子生活中很多,教师准备一部分,例如玻璃板到玻璃店找些费玻璃就可解决。
  四、通过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来巩固课堂知识
  课本中列举了很多小实验如:“人工彩虹”、“魔术箱的奥秘”、“潜望镜”“纸盒烧开水”、 “针孔照相机”“喷气火箭”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
  当然老师要做好学生的小制作的实验演示、评比、鼓励工作。例如“土电话”的小制作,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楚土电话的制作材料及制作方法,让学生课后完成。然后在课堂上优先让做了小制作的学生来演示用土电话通话。演示程序如下:1.让学生通话,让学生感觉到固体可以传声。2.把棉线绷紧看能否听见声音再把棉线放松看能否听见声音,从而了解声音由振动产生。3.用手把棉线捏住看能否听见声音,从而了解振动停止声音停止。4.换用铜丝做成的土电话,让学生听声音与棉线比较看哪个效果好,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金属的传声效果比棉线好。通过这一系列实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巩固,同时也有了拓展和延伸,知道不同材料的传声性能不同。教师要尽可能的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把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对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小实验、小制作的学习达到某种程度的互补。
  只要我们转变观念,不要为了学生的短期成绩急功近利地搞题海战术,尽可能的把实验融入我们的物理教学的每一节课,尽可能的把实验与生活联系起来,那么学生对物理学习一定会更有兴趣、更有激情、更加高效,我相信学生的物理成绩也一定会得到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49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