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融入数学教学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正武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最基础的工具,其“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深刻挖掘其内涵,从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参与获得对数学的理性认识和情感态度。教师把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体会到数学的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端正学习态度。那么,教师要如何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生活呢?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唤醒学生兴趣
生活本身就是数学课堂,存在大量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捕捉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运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作为数学教学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从而唤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时,我把教学内容改编成本班同学家庭住址在乡镇的分布情况,并画成平面图,学生一眼就看出自己家的方位。为了更形象具体地表示,还可以用条形图。教师可以围绕“条形图的优点,家庭住址的分布情况”等展开讨论。学生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通过生活素材,学生会发现一些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并将其作为观察、猜测、验证和交流的载体,学生在富有个性的探索中,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对数学学习的体验与感受。
二、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感受数学魅力
教师要把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数学规律,再应用于生活,体验通过自己的研究而得出答案的快感,感受数学的魅力。例如在教授《锐角和钝角》时,我为学生出示海南世纪大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世纪大桥上拉索与桥面形成的角,并指出直角、锐角和钝角,再让学生找出相似的角,引导他们认识、辨别锐角和钝角。学生掌握后,让他们寻找生活中出现的锐角和钝角,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在生活、用在生活,从而加深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性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新教材紧密联系“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随处可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验证、应用数学,从而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水平的目的。活动的主题可以依据教材,也可以由教师或学生提出,但必须贴近生活。如调查“学生一周用几支圆珠笔,一共多少钱”;“家里每星期需要多少钱买菜”;“对数学测验得分情况进行调查”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彰显数学价值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有价值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数学只有联系生活,才能显示其价值。例如在讲一次函数的应用时,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老师想贷款购买一套住房,在走访了几个小区以后,经过筛选老师锁定两个小区,小区一:首付6万元,每月还款1583.8元左右;小区二,零首付,每月还款1983.8万元左右。要求:贷款年限在3~30年之间。请同学们帮老师选一下,哪一小区比较合适?学生立刻有了兴趣,有的用函数与一元方程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有的用函数图像分析;有的考虑交通问题;有的问我现在手头有6万元钱吗,如没有,只能选小区二,如果有,再进一步分析;还有的从升值空间考虑。学生注意的方向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只有活学活用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才能彰显数学的价值,才能让数学真正为生活服务。
总之,数学从生活中来,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能找到很多数学规律和思想方法,学生要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教师也要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数学,并学好、用好数学。让学生感受到主动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对数学充满好奇心,让生活中的数学伴随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63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