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要素把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舒燕
摘要:高职英语教学“培养”与“需求”严重脱节,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以学生为中心,以听力、口语教学为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课程的评价与考核从一定程度上为教学安排指定了方向,必须改单一考试为多元评价,逐渐推行五大技能单项分级考核和综合文化素养的社会交际能力考核制度;结合专业、搞好校本教材建设,一方面增加提升学生口语、听力能力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的专业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英语教材;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应用为目的的新的教学体系,切实完成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教授及英语实践运用能力培养的英语教学任务。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要素把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107-03
处于国际化、信息化时代,英语素质在人才素质教育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自改革开放以来,英语教育得到全国性普及,地位不断提升,英语水准高低已经成为关系个人发展的重要指标。”[1]“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任,这在客观上要求高职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处理日常事务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2]结合高职教育培养“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以(2000)57号文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提出了基本要求: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学生在一线工作中,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能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然而,在贯彻实施中,由于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仍然存在重认、写,轻听、说,单一卷面考试成绩作为评价英语教学质量的标准,与专业结合不够等“培养”与“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应用为目的的新的教学体系,切实完成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教授及英语实践运用能力培养的英语教学任务。
一、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听、说、实践
在以卷面考试为主的“应试英语”教学流程中,教师往往以词汇、语法教学为主,重词汇质量、轻数量,重精读、轻泛读,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英语口语的训练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口语应该是学习的关键。可是,实践中口语却成为学生学习英语最为薄弱的环节。汉语学习是先听后说再认、写,英语学习则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学习认、写10多年,仍然说不清、听不明、看不懂、用不灵。在课堂上,教师一人喋喋不休地讲,学生群体迷迷糊糊地听,接下来就是听写单词、背诵课文、做练习题。课后也没有给学生提供和创造进行英语语言实践的机会和条件,使得在英语这门主要靠对话交流的课程中,学生却没有对话交流的时间和环境,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束缚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由于缺少学习英语口语和听力的语言环境,听说是弱项,这就是我国英语教学出现‘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根源。为此,我们必须克服忽视听说技能训练的弱点,加大听说技能、特别是实用交际能力的训练,把培养一定的实用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3]
英语是一种实用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教学重在学而非教,语言不是教会的、认会的,而是说会的、练会的。因此,英语教学离不开经常性的实践练习,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词汇、语句语法、英语文化知识等系统英语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和课外练习得到运用和巩固,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课堂上,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机会站在讲台进行演讲,鼓励他们大声朗读课文或自拟作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当众开口的机会。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第二课堂活动,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英语交际环境。可由外籍教师、英语教师或高年级学生、兴趣小组等带头组织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学习讲座、英语故事角色扮演、英语日记讲述、英语词汇大赛、英文演讲比赛、英语应用文写作竞赛等活动,以此增加学生学、练、用英语的实践机会,同时也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还可通过网络传输,让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广泛交流,以强化学生的课外英语交流实践。总之,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起点,以听力、口语教学为重点,通过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树立学生敢说、能说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二、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
评价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英语课程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的学生英语能力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重考证而轻应用。高职院校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社会,都把学生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英语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这对促进师生加强英语的教与学确实能起一定作用,但它毕竟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不能检验学生真正应用英语的能力。传统英语教学也是把卷面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唯一尺度,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英语应用能力是一项综合的实践能力,单以卷面成绩很难评价学生的真实能力,不能对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实践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恰如其分的测试并获取合乎实际能力的相关指标。这种考核手段往往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仍基本上以模仿、重复和死记硬背为主。一门课程的评价与考核,从一定程度上为该课程的教学安排指定了方向,因此构建有特色的、科学的英语评价考核体系,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关系重大。
必须确立现代考评理念,改单一考试为多元评价,评价内容要多元化,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标准也要多元化。不仅考核学生英语语言知识,而且要考核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要反映学生学习的成绩和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逐渐推行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单项分级考核和综合文化素养的社会交际能力考核制度,使考核结果更准确地反映学生实有知识水平和能力,从而促使学生不仅努力学习英语语言知识,而且更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
三、结合专业、搞好校本教材建设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它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长期以来,高职英语教育没有自己的特色,教学内容基本是大学英语的压缩版。学生即使通过了四、六级考试,步人社会后在英语应用方面仍严重地不适应,不能满足社会对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外语能力的需求。既然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一线工作中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能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那么,英语教材就应针对教学需要来选用或编写。“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与课程改革中,最困难的核心问题有两个:重构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和实施工作本位的教学模式。”[4]
国家制定课程标准,组织专家编写教材,虽兼顾了不同的学生群体,然而具体到各地区、各行业、各学校,就缺乏灵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很好地反映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因此,为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利用校本资源,开发符合专业特色、地方特色的高职英语教材,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校本教材要能显示出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内容上要贴近生活实际,体现专业特色。既要注意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和工作的能力。一方面增加提升学生口语、听力能力的教学内容,从问候与寒暄、称谓、赞扬与祝贺、致谢与道歉、欢迎与道别、比喻与修辞、敬语与忌语、其它社会风俗习惯等日常用语及外国文化背景着手,以丰富学生的交际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达到能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目的。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英语教材,如旅游英语、计算机英语、宾馆服务英语、数控英语、电子商务英语、护士英语、医学英语、茶叶英语,等等,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还可选择一些具有专业应用性、针对性的内容,如产品简介、操作说明、维修指南等。实践表明,学生对以后工作中可能用到的英语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学习效果普遍提高。我们不寄希望培养出全才,开发校本教材不是帮助学生把英语学得更系统更精深,而是使学生毕业后,在一线岗位上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能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因此,切实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翻译能力、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力的培养,就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必然。
参考文献:
[1]欧阳利荣.浅析高职英语的教与学[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7).
[2]邓春梅.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出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9,(13).
[3]杜留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策略[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4).
[4]黄秋明.“工作本位学习”:抵及高职课程改革的核心[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6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