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春池
凡是有教学班级的地方,一定有学困生的存在。学困生的转化是教育工作者最头痛的问题之一,他(她)们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发展,左右着教育活动的实施,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只有做到“三心”(即诚心、爱心和耐心)才能解开他们的心锁,才能使自己成为学生可敬畏的严师、可信赖的长辈、可倾心交流的益友,才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通过9年来的工作经验和记录,学困生都有如下共性:(1)不能遵守课堂纪律,课上经常说话,做小动作,影响老师上课和其他同学听课;(2)作业基本不做,多数靠抄袭,学习成绩差;(3)自卑心强,对自己没有自信;(4)生活圈子除了“哥儿们”之外,和其他同学之间不能和睦相处;(5)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屡教不改。针对这些,笔者反思了自己几年的教学行为,曾经的冲动与愚昧,让一些学困生更加失去了读书的信心,更加视教师为敌。
笔者想,人人都有自尊,谁不愿意做个好孩子。学困生的产生,是有各种原因的。于是笔者就积极行动起来,分析原因,思考对策。下面是笔者的几点拙见,在此与大家交流。
一、谈话要有诚心
与学困生谈话,或者从其他同学那里作侧面了解。我们都必须要真诚,不能有歧视的眼观,要真心实意地换位思考,想想孩子的表现是不得已而为之,是环境的影响导致了自己的不足。要用慈母般的宽容去引导学困生体验亲情,进行自我反省。在所有的力量当中,父母亲情的力量是最大的,也是无穷的。我们应该先与他们的父母取得联系,交流彼此的教育方法,鼓励父母与孩子多交流、多理解、多鼓励,让学困生树立自信,感到温情,消除家长和孩子的对立,减轻孩子与父母之间逆反心理。每当学生拿着不及格的试卷或成绩单时,教师首先是看看学生是否进步了,不要只关注结果,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学困生都是付出努力的,要鼓励,要真诚地坐下来与学生交流,分析原因,研究对策。父母的赞赏更重要,让有学习困难的孩子体验进步的快乐,父母应表扬进步,让学生感到家的温暖。有了这些举动,在与学困生谈话交流时就有了真诚的情感基础,在接受教育时,就会感到亲切、可信。
二、教育要有爱心
爱是换得信任的基石,赢得了学困生的信任是转化教育成功的一半。作为教师,笔者认为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平气和地以朋友的身份与学困生交谈。面对转化过程的冷遇,心理抵触,态度冷淡,爱理不理,不能气馁,次数多了,只要用爱去感化学困生,他们就会逐渐意识到老师是真诚,态度会缓和下来。随着交谈次数的增多,学困生对笔者不再仇视,与老师的距离开始拉近,愿意和老师说说心里话,在课堂上的自我控制力也有所增强,笔者就因势利导,为他们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笔者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在学习上,我把原来学困生的小团体调开,放到学习比较好的同学之间,并指定一名与之关系较好的同学去帮助、督促其完成作业;生活上,我不反对他们之间的“哥们儿”关系,但是对他们的行为作出约束;同时在课堂上提一些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在班级活动中,发挥他们各方面的优势,让他们尽情表现,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作完成班级事务加强他们的责任心。这样,在让他们感受集体温暖的同时,也使他们具备了集体荣誉感。
三、转化要有耐心
转化学困生,不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通过长期的、周而复始的交流,让他们分析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确立将来的奋斗方向,用赞赏的眼光鼓励他们,相信他们凭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实现目标。同时适时向他们提出需要克服的问题,推荐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持之以恒,提醒他们现在应该把握时机。指导他们制订了相应的学习计划,经过两个学期的转化,班上学困生上课的秩序大有改观,作业也基本能独立完成了,学习劲头也在逐渐上升。现在课堂纪律比以前有序,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得到改善,比学帮赶超的学习风气逐渐形成。
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笔者通过建立学习兴趣小组,狠抓“培优扶差”工程,经过反复的努力,一个崭新的班级集体在茁壮成长,全班同学和谐发展,笔者也在幸福地成长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76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