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流泪的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 程

  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在阅读作品时,疏远甚至隔绝了泪水?
  我记得那些曾经与眼泪伴随的阅读。为杜甫的“三吏”与“三别”,为窦娥感天动地的冤屈,也为那个可怜的孤儿凡卡,他将一封写着“乡下爷爷收”的信投进邮箱,天真地盼望着爷爷会来接他……不久前,为女儿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到最后,小女孩冻死前在火柴的光焰中看到死去的祖母时,女儿惊异地问:“爸爸,你怎么哭了?”
  我欣慰于久违的泪水,它让我获得一种对于自身的确证,使我知道,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并没有死去。眼泪天然地与善良和怜悯有关,为人类的苦难而落泪是理所当然的。
  当然,拨动泪腺的并非只有苦难,只有对呻吟的弱者的同情,眼泪更为感动而流淌。为朱自清笔下父亲穿棉布袍子的笨重的背影;为《红岩》中的英雄群体;为安徒生童话中的海的女儿美人鱼公主……他们显示了爱与献身的价值,标举了正当的生活应该遵循的原则,让人仰望。眼眶湿润时,我们也分明听到了灵魂对自我的激励。
  泪水发源自人性中最深沉、最柔软的部分,是对人生苦难最强烈的感知和怜悯,是对世界的残缺和不公的刻骨铭心的感觉,也是对至善至美境界的向往,是爱的无声的语言。不能想象,一部用心血写就的作品里没有它的踪迹;更不能想象,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会对它漠不关心。它是灵魂自然的分泌,在散文《想北平》的结尾处,老舍写道:“好,不再说了吧;要流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这句简单的话,远远超出其字面的含义。
  泪水在流淌……流泪实际上是一种能力,是人们的灵魂仍然能够感动的标志。不应该为流泪而羞怯,相反,要感到高兴欣慰。古典悲剧正是通过使观众流泪,达到净化其灵魂的目的。由此也不妨说,眼泪也是一种尺度,据此正可以检测一颗灵魂的质地。对于作品和作者,读者的泪水是表达敬意的最好方式,而对读者本身,也是一种自我的确证,表明他依旧拥有质朴健全的人性。在使人流泪的作品和流泪的读者之间,展现的是健康的精神状态。老托尔斯泰在听到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时,感动得热泪盈眶。想想这样的事,胸怀会明净许多。
  必须激发、培养和存储我们内心的感动的能量,像水库蓄水一样,灵魂会因之而飞升。文章是用心血和泪水写就的。“乡下爷爷收”的信让“我”流泪,“卖火柴的小女孩”融化了“我”心灵的坚冰,使我重新体验到久违的感动。
  阅读需要感动,泪水就是证明。泪水不仅仅为苦难和对弱者的同情而流淌,更为感动而流淌。
  我们还是人,还有着超越时空的人性存在,所以呼唤泪水和感动。希望在流泪中,我们的灵魂得以飞升。
  
  [赏析]
  《流泪的阅读》是一篇优美的、能洗涤心灵的散文。它的优美在于真情流露;它的“能洗涤”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散发出来的那种拨动心弦的情感力量。
  读完《流泪的阅读》,也许你没有流泪,但你一定会感到温暖,就像一个长者在和读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娓娓交谈,语重心长。
  “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在阅读作品时,疏远甚至隔绝了泪水?”这句话仿佛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追问: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在阅读时,关闭了心灵,忘却了心酸、心痛的滋味,从而变成了讲着“别人的故事”,冷眼旁观“别人的世界”?
  没有真情实感的文字,只是文字而已;没有真情流淌的阅读,只是一种冷漠的、麻木的阅读训练。
  一篇文章,只要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泻,就能打动读者,就能让读者在自然而然的阅读中,让泪水模糊了眼睛。
  “阅读需要感动,泪水就是证明。泪水不仅仅为苦难和对弱者的同情而流淌,更为感动而流淌。”
  因此,在我们有能力进行流泪的阅读时,就不要羞羞答答地遮掩自己的这份感动和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而应该欣慰于自己的感动和泪水。正如彭程在《流泪的阅读》中所说的那样:“它让我获得一种对于自身的确证,使我知道,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并没有死去。”
  《流泪的阅读》这篇文章的标题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为什么流泪?正如作者所说的,“拨动泪腺的并非只有苦难,只有对呻吟的弱者的同情,眼泪更为感动而流淌。”而感动是什么?感动可以是一脸悲悯,也可以是一掬热泪;可以是一时的沉思,也可以是一丝温暖……
  当麻木、冷漠像沙尘暴一样侵袭着我们心灵的时候,就读读能让人流泪的“文章”吧!这种泪会让我们的胸怀敞开许多,让我们的心灵明净许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120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