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开展目的性阅读,提高学生阅读成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明确要求。但是不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目的性,十分盲目,有的只图速度,囫囵吞枣,有的读完一本书后依然头脑一片空白,似乎并没有什么感悟。这样的阅读是在做无用功,阅读能力得不到全面提高。笔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展开目的性阅读,即明确阅读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在阅读中要采用什么方法,从而让学生的阅读更有针对性,阅读成效也自然得到提高。
  一、着眼题目,推测内容
  在目的性阅读中,学生首先要知道该作品是否是自己需要阅读的对象,能否解决自己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要先关注文章的题目。笔者组织学生先读题目,然后,尝试从题目推测文章的内容。因为标题是文章的灵魂,所以,一旦学生能快速把握住文章的题目,则能对内容有所了解,这样就能明白在阅读时要着重捕捉哪些信息,阅读效果自然会得到提高。
  比如,在阅读必修二《祝福》一文时,笔者鼓励学生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展开分析,预测一下文章的内容。学生首先发现:“‘祝福’原本是一个美好的词语,表示向上天祈求福气,我国某些地区的除夕风俗中就有祈祷赐福的风俗,也叫祝福。”通过题目学生可以知道文章可能和当地人们的生活有关,人们在祈求祝福之后,生活变得如何了呢?是否会变得更好了呢?学生由此可以知道,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着重关注文章中主人公的生存状态。学生可以发现,女主人公生活十分悲惨,和“祝福”这个题目完全无关,这样学生就能明白,文章的标题其实使用了反讽的形式,表现的是社会对人性的危害,而并无“祝福”的原意。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在此后的阅读中就能逐步验证自己的想法,体会文章的内容。
  目的性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在分析文章题目的过程中,学生能快速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并猜测阅读文章能帮助自己解决哪方面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展开阅读,学生自然就会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
  二、展开内容,点出话题
  在明白了文章的大致内容后,学生就要从头到尾地阅读全文,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抽象出一个话题,并围绕该话题展开推理,看看作者如何表述。如果能在把握话题的基础上展开阅读,那么对于文章中信息的把握就会比较集中,而不会纠结于文章中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
  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题目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林黛玉进贾府后的所见所闻。由此可知,这篇文章的话题是和封建大家族相互之间的交往沟通有关。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就要围绕这个方面展开思考,看看文章如何展开相关的内容。学生在这样的目的性阅读中就能发现,林黛玉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的性格不同,在贾府的地位也不同。笔者鼓励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中看看林黛玉遇到了哪些人,他们如何对待林黛玉,而林黛玉又如何对待他们。这样学生就会了解文章的重要内容。这篇文章的篇幅较长,所以学生无法面面俱到地掌握文章的全部信息,如果能在一定的目的下阅读,学生就会更好地掌握相关的信息,提高阅读效果。
  目的性阅读的目的是为了高效,所以要追求阅读速度。但如果囫囵吞枣,那么就算速度再快也没有用。所以,目的性阅读不仅要讲究速度,还要讲究效率。如果能围绕话题展开阅读,快速抽取出和话题有关的信息,那么,学生的阅读效果就会得到明显提高。
  三、尝试延伸,力求全面
  在快速阅读中,学生对文章的脉络有了大致的了解,对文章中的亮点也有了一定认识。如果只是阅读普通作品,那么这样已经够了,但是如果学生阅读的是文学类的作品,那么这样的理解显然有点肤浅。所以,笔者鼓励学生展开多元延伸,尝试阅读一些和该作品有关的背景资料,以便更全面地掌握该文章的内容,并深入挖掘文章的主旨。
  比如,在学习必修二《边城》后,笔者鼓励学生展开延伸阅读,促使学生对作品有更多的认识。首先,学生可以尝试阅读一下其他沈从文的作品,看看沈从文的写作风格是怎样的。学生发现,沈从文的作品大多展现了淳朴的乡土民风,体现出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其次,笔者鼓励学生阅读一下介绍沈从文写作风格的文章,或者阅读一些沈从文的传记性文章,这样学生就能了解到,沈从文追求的是唯美的艺术境界,他希望在作品中展现没有被工业文明浸染的世外桃源的生活,体现纯天然的人物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有不少类似翠翠的人物形象,在城市文明逐步包围乡土文化,影响人们价值观的过程中,翠翠等人物展现出了对于淳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再回过头来看《边城》,学生可以发现,翠翠正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作者通过翠翠这个人物表达了自己对于美的理解,展现了淳朴的民风。在作者的心中,翠翠就是一个淳朴的代表,她敢爱敢恨,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而且她所追求的是没有经过金钱污染的淳朴的爱,而这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
  由此可见,目的性阅读虽然有很强的目的性,却不是肤浅的、流于文字表面的。因此,学生还要尝试展开多元延伸,了解一些辅助阅读的资料。在这种基础上理解文章,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展开目的性阅读,就能解决学生因为缺乏目的性而出现的没有读懂文章、閱读文章不够深入的问题,学生的阅读自然更为高效。如此,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核心素养也会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第二中学(2114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777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