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喇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仪文
自由的生活一直是我的追求。
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当我早晨上学,后面总会传来一个声音:“红领巾别忘了带!”似乎一个定时喇叭一样,我心里感到厌烦,但没有表露出来。当我中午开门进来的时候,“喇叭”又响了:“别忘了把门关上!”这话仿佛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我的心上,我想:就是对待智障人也没有必要这么罗嗦!中午吃饭的时候,那“喇叭”响的次数也不少。我准备捡菜时,他仿佛会知心术似的,总是提前把我要吃的菜夹到我的碗中,说:“这是你喜欢吃的,多吃点!”一次当着客人的面也是这样做的,我气得手都发抖,我一口都没有吃他夹的菜。
几年后,我上了初中。我本以为自己已经长大,而且呆在家里的时间少了。“喇叭”响的次数会少些。可没有想到,竟然变本加厉,早晨喊起床,穿什么衣服,喝冲好的蜂蜜,带饭盒、学生证、书本,嘱咐过马路安全等,面面俱到。晚上回来,询问在学校吃的怎样,老师同学如何,有没有作业等。我常常保持着愤怒的沉默。 一个秋末的早晨,我没有穿他准备的毛衣,穿着衬衣准备上学,“喇叭”响了:“天气预报说,今天要降温,你多穿点!”我已经是1米68的男子汉了,长久郁积在心中的怨气爆发了,我大声地吼道:“我不是小孩,我的事不要你指手画脚!”他目瞪口呆,我摔门而去。
晚上回来的时候,迎接我的是奶奶,她递给我一个纸条,上面写着:“早晨我本来还要告诉你,我要出差一个星期,我让奶奶照顾你!”“喇叭”没有了,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早晨起床,我大喊“自由了”。我哼着小曲,面带微笑,走在路上。外面尽管是“枯藤老树”,但凉凉的秋风,我仍感到像春风般柔和。
一天,两天,过去了。到第三天的时候,我突然感觉缺点什么。四天,五天,到第六天晚上,接到他的电话,我不由自主地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我放下电话的时候,对自己的问题感到吃惊,原来我特别依赖那喇叭声。
结构点评
本文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对爸爸的唠叨“心里感到厌烦”,“气得手都发抖”,“保持着愤怒的沉默”,“怨气爆发”,最后“特别依赖那喇叭声”。叙事一波三折,前面的铺垫为后面的矛盾冲突蓄势,结尾既出乎意料,也是情理之中。
感情点评
本文的材料平常,但角度新颖。几处细节的描写,真切感人。通过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倔强叛逆的孩子,一位对“我”无微不至关心的父亲。本文通过表现成长道路上的烦恼,含蓄地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17781.htm